2018/08/07 20:01

重現消逝文化 喚起大眾對城市歷史的想像

劉燿瑜、宋以安

數百年來,臺北的樣貌不斷改變,城市的景緻在不同時代中更迭,有些建築被保存、有些則遭到拆除。「如果那些建築還在,現在的臺北街頭會是什麼樣子呢?」由「百景消逝」團隊發行的《凱達格蘭憶瞰圖》地圖募資計畫,希望打造一幅把臺北消逝的歷史建築重現於現代街道輪廓的鳥瞰圖,並透過這樣一幅記錄過去、保存現在的台灣城市地圖,喚起民眾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意識。

以地圖募資 推廣沒落的文化百景

「《凱達格蘭憶瞰圖》X《府城聯境圖》」是由「百景消逝」團隊所發行的募資計畫,希望透過群眾募資的力量,讓這兩項富涵文史意義的文創商品,能有足夠的資金可以順利產製。《凱達格蘭憶瞰圖》將現今的臺北街道與多項不復見的歷史建築相互融合於同一幅地圖上,讓民眾能從自身所居的城市開始,去關心周遭曾有過的文化歷史痕跡。而《府城聯境圖》則是透過描繪各路神明以及多間廟宇的樣貌,讓更多人認識臺南逐漸沒落的繞境文化。

「百景消逝」致力於推廣台灣各地逐漸沒落的文化百景,他們花費數年的時間,至台灣各地走跳,挖掘鮮少被人注意的文史故事,並以每個月一個主題的方式,在粉絲專頁上介紹這些歷史趣聞,希望透過貼文的觸擊,引起更多人對於這些沒落故事的關心和興趣。但在看似豐富的專頁背後,整個「團隊」其實是由一名對文史充滿熱忱的年輕人──黃郁仁獨力完成。

走跳臺灣各地多年的黃郁仁,一開口總有說不完的歷史趣聞能分享。攝影/宋以安

實地訪查凋零文化 萌生對文史保存的熱情

黃郁仁對文史故事的興趣,萌芽於大學時期。當時桃園政府使用了檳榔西施,作為其中一項觀光宣傳主題,因而被許多民眾批評這樣的觀光行銷是不入流、難登上大雅之堂的。「沒道理這樣一個台灣特有的風俗文化,是被認為不入流的。」當時就讀社會系的他,對於台灣民眾為何會如此看待檳榔西施文化,感到十分困惑,也因此決定以訪查各地的檳榔西施為目的,開啟了他首次主題式的環島之旅。

在實地訪查的過程中,黃郁仁發現,檳榔西施穿著清涼的銷售方式,在早期中南部的社會其實是大家認為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隨著產業推移,大眾開始不再認同這樣的風俗文化,因而讓特色十足的檳榔西施風景逐漸走向沒落。在實際體會到文化凋零的遺憾後,黃郁仁開始了他每年不同主題的環島之旅,為的是盡己之力,保留下那些與檳榔西施一樣,漸漸失落於台灣各地的文化故事。

多年來,黃郁仁蒐集的環島主題包括各地老舊戲院、台灣獨有的蔣介石廟以及各地失傳的古早庶民料理等。在挖掘這些精彩故事的過程中,以「百景消逝」的粉絲專頁所推行的地圖募資計畫,因此在他心中萌芽。他希望總有一天能以實際行動,將自己對於文史故事的熱忱散播給更多人,讓大眾能關切生活周遭,這些稍縱即逝的文化風景。

黃郁仁走訪各地荒廢的老舊戲院系列照片,是在粉絲專頁上受歡迎的主題之一。圖片提供/百景消逝

從周遭開始 找回生活與文化的連結

「大眾可能不了解這些古蹟跟我的關聯是什麼,或是覺得文資審議聽起來很有距離感。」黃郁仁說道,台灣在文資保存的課題上,很大的困難來自大眾對於文化保存的意識普遍還不夠強烈。在實地訪查許多遭到拆遷的歷史建築時,他曾對政府和文資審議委員沒有盡全力保留這些建物,感到不諒解。但在幾次與文資委員的會談後,他發現,在現階段的台灣,很多歷史建物被拆遷其實是必然的過程。

「我們希望一步就做到的事,中間其實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累積。」黃郁仁表示,很多因為大眾沒興趣去關心而被犧牲的建物,也許能在未來刺激民眾對於文資保存的意識。而如何去連結文化歷史跟大眾生活的關係,並成功引起大家的關心與好奇,也成為他在彙集與製作地圖時的主要考量。

對於願意參與募資並購買地圖的民眾,黃郁仁表示,就算他們將這些地圖帶回去只是擺著好看,但也許哪天他們能一時興拿起來翻,去看自己家在地圖上的哪裡,並發現附近有些東西是他們根本不曾聽過的歷史建物,「這些都能是觸發民眾去關心周遭文化資產的開端。」。

黃郁仁指著當初繪製的手稿說道,地圖裡除了過去的建物和街道景緻外,還藏著已經消逝的水渠和靈場,等著民眾細細觀察、發現。攝影/宋以安

不同於市面上的文史地圖大多將內容侷限於特定的主題或時空,黃郁仁製作的《凱達格蘭憶瞰圖》匯集數百年來臺北曾有過的樣貌。要一個人獨立編輯這麼龐大的文史資料,已經是十分艱難的挑戰,而如何將編纂好的訊息繪製得不會太複雜且能引起一般大眾的興趣,更是一項他難以獨自完成的挑戰。

「其實一開始看不太懂他到底想做什麼。」 被黃郁仁拉著入坑的好友阿桃說道,她本身是刺青師,因為獨特的繪畫風格,被黃郁仁找來繪製府城連境圖中的各路神明。身為臺北人的她在繪製過程中,除了參考黃郁仁提供的資料外,為了讓成品更為精細,下了許多功夫去研究有關台南廟宇和神明的相關資料,而在找資料的過程中,她開始對原本沒什麼了解的臺南歷史萌生興趣。

刺青師黃阿桃的繪畫風格融合傳統的線條和鮮豔的現代色彩,為《府城聯境圖》增添更多過去與現代相互雜揉的風格。攝影/宋以安

不畏異議 勇於實踐自身熱忱

曾繪製過北投溫泉歷史地圖的文史工作者楊燁表示,像《凱達格蘭憶瞰圖》這樣的鳥瞰地圖,在過去除了景觀及位置的指引,本身較著重在藝術層面,而百景消逝團隊卻以難得的文史和藝術兼具的方式,為我們居住的土地留下可貴紀錄。黃郁仁表示,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對於有像他這樣的新人,想以不同的方法,對台灣文史環境有所貢獻,大多文史工作者其實都十分歡迎,也願意提供相關的專業協助。

但是儘管受到多位文史工作者不吝嗇地大力相助,黃郁仁表示,一開始的募資計畫其實在起步階段就遭遇困難。「很多人覺得這應該要是文化部,或更有文史背景的人來做才對。」他說道,起初在找投資主時,根本沒什麼人看好這樣由民間且非專業人士所發起的文史計畫。但秉持著對文史的熱忱,就算不被看好,他也希望能嘗試看看,以自己的力量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

「《凱達格蘭憶瞰圖》X《府城聯境圖》」的募資計畫,截至二〇一八年三月,已由超過原先預期三倍之多的募資金額順利達標。對於現階段能有這樣的成果,黃郁仁表示自己已經挺滿意了。未來除了希望能將地圖的成品作展出,讓更多人看見之外,自己也將持續摸索、醞釀下一場喚起大眾對於文史興趣的行動。

從紙質的挑選,到有燙金字樣的包裝筒,地圖的每個產製細節都是由黃郁仁一手包辦。圖片提供/百景消逝

採訪側記

初次見到黃郁仁,其實是在他成立「百景消逝」之前,當時參與他以尋訪老戲院為題的攝影講座,聽他滔滔不絕地講著一個又一個他走訪這些廢棄戲院的故事,就能感受到他對文史故事的熱情是既誠懇又充滿感染力的。在這次的採訪過程中,當他分享產製地圖背後的工作時,明明是繁雜又累人的大工程,他卻仍能講得生動有趣,對於一個又一個斟酌考量後呈現於地圖上的歷史故事,他總能說的讓聽眾覺得歷歷在目。黃郁仁非文史專業出身,卻仍不遺餘力的拉近文史資產與大眾生活的連結,我想正是因為能有這樣的堅持和熱忱,才能讓這次的地圖募資如此成功的引起迴響。

延伸閱讀

青年迴游救文化 用金工扭轉部落

從一劍浣春秋的角度 看出日本AV文化的深度

鳳林文史工作室 染出一片彩色天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重現消逝文化 喚起大眾對城市歷史的想像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