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馨霈 吳育勛 報導 / 台北市
「現在快哭 現在不要哭」,這是電影『父後七日』當中的經典台詞。【父後七日】這部在八月底上映的國片,不知道您看過了沒有?這是繼『艋舺』之後,非常賣座的國片。上映三周,全台總票房就已突破三千萬元,累積票房的速度僅次於『艋舺』,全台上映院線要求繼續播映,打破國片上映三周就下檔的慣例。而同期上映,中國名導馮小剛的作品『唐山大地震』、還有美國的好萊塢大片,都被這部國片打敗。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描述台灣喪葬文化的電影到底有什麼魅力,讓國人可以不怕觸霉頭的進電影院欣賞?其實電影情節陳述的,就是編劇兼導演劉梓潔自己本身父喪的親身經歷。原本這是一篇四千字的散文拿到林榮三文學獎的首獎後改編成電影,透過主角阿梅的眼睛,看到台灣的喪葬文化其中的荒謬,片中充滿黑色幽默,是台灣少見的電影題材,透過華視新聞雜誌的鏡頭和解說,帶您一起來體會這台灣版的「送行者」。
很誇張嗎,不,只要是家裡頭用傳統的儀式,辦過喪事的人都知道,這絕不誇張。這反映了在台灣很多葬禮就是這樣辦的,還有這一幕,喪禮上,凡事都聽道士、法師的指揮,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不敢問理由,也不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就只是知道做了才是孝順。沒做好,左鄰右舍都可以有意見,而這是編劇導演劉梓潔的親身經歷。
片中的主角阿梅演的就是劉梓潔,高中、大學一路念上去,從彰化到台北工作打拚,父親的突然過世,讓她必須要從繁華的大都市回到彰化鄉下,這個她曾經很熟悉的故鄉,但是喪禮的忙亂和荒謬讓她有這樣的感嘆。繁複的喪禮儀式是要讓死者安息,讓生者安慰,但繁文縟節也讓親人們耗盡心力,透過劉梓潔的眼睛反倒是在葬儀社人員裡頭看到屬於台灣本土的生命力。
真實世界裡頭,演孝女白琴的張詩盈,演過舞台劇也轉行當過婚禮企劃,跳TONE的人生經歷,讓她演出跳TONE的角色,毫不費力,演出的阿琴說服觀眾在現實生活中,彷彿真有這麼一位阿琴。這場哭戲在電影中,看起來已經夠荒謬了,我們看看其實拍攝過程,這氣氛更是匪夷所思,這哭聲是事後收音的,我們開雙框來看看,聲音是怎麼配的,這畫面身穿鋼管舞衣的張詩盈,努力的哭出孝女的哭爸聲,您絕對想不到會是這樣收音的。
其實很多時候,另外一個有情、有義代表,則是道士阿義,踩著像舞蹈般的步幅,道士阿義的形象跳脫框架。這部電影除了大膽起用新人演員,裡頭還有許多根本不是演員,劉導演的家人、鄰居也都來客串一角,他是劉梓潔的小堂弟、他是外公還有媽媽和阿姨,還有他是最具鄉土氣息的鄰居。這樣一個生猛有力的台灣本土題材電影,它的配樂卻是超國際,這首HAVA NAGEELA,其實是來自以色列。
從影像、剪接、演員表現、配樂全都很跳TONE,但是搭配起來卻忠實呈現了台灣特有的喪禮文化,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但是就是因為小人物的經歷,演出了大部分人的心聲,貼近台灣人的內心產生了高度共鳴。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