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原紘 徐筠庭 採訪報導 / 台北市
我們常常在街上看到小貓,有時候可能因為覺得可愛,就會買罐頭餵養,但這看在中途送養人「老嫗」的眼裡,有些人以「愛」為名,接觸了街貓、馴化了牠,又不把牠帶回家,反而讓牠們失去對人類的戒心,造成更多悲劇。然而面對台灣的動物收容環境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她決定推廣「校園貓計劃」,要讓校園取代動物收容所,為動物找一條出路,更為學童了解生命的意義。
投入動保志工工作 中途老嫗送養逾500隻貓咪
這位中途送養人自稱「老嫗」,她從事動物保育志工將近九年,這些年來送養的貓咪快要500隻。她說,她交到了一些貓咪朋友,這些貓咪的朋友也改變了她非常多的價值觀。
街貓不等於流浪貓 餵養貓咪不一定是愛心
老嫗認為,貓就是「街貓」,牠就是生活在人類社會之中的貓,人們喜歡為牠們冠上「流浪」這兩個字,但牠們可不一定是流浪貓。
老嫗解釋,街貓本來就生活在街上,甚至有許多貓是不喜歡有家的,「牠有牠的自由,但有些人說『我要愛牠、我要收養牠』,結果牠失去了自由、陽光、空氣,生活範圍就沒有了」。
對於人們喜歡餵養街貓的行為,宣稱自己是「救」、「愛」貓,老嫗認為,老嫗無奈,「愛有太多種類了,有些愛太盲目、或是不夠理性」,甚至他們所謂的「愛」,很有可能是反過來害死街貓,因為牠們可能失去謀生的能力,失去對人類的戒心,最後可能被毒死、撞死等。
要是真的接觸了街貓,馴化了街貓,老嫗認為,「應該把牠帶回家」,如同電影《小王子》裡所說,「你要對你馴化的動物負責」,否則馴化了街貓,仍把牠放在街上,那就反而真的讓「街貓」變成了「流浪貓」。
讓貓咪走進校園 肩負起生命教育意義
幾年前,台灣取消了犬貓安樂死,禁止撲殺動物收容所的犬貓,對於動保志工們來說,似乎這個法案上路有些匆促,恐怕讓動物永遠只能關在收容所裡,沒有出路,就像坐牢一樣。
因此,老嫗決定開始推廣「校園貓」計劃,讓原本要被關在收容所裡的貓咪,可以走進校園。在學校裡,可以由老師、家長、鄰長、里長等當大志工,帶著校園裡的小朋友當小志工,照顧小貓。如此一來,小貓就不再只是一隻收容貓,不僅為小貓們找到一條出路,這隻小貓更能肩負起學童的生命教育的責任,產生牠生命的價值。
然而現實狀況是,學校是一個人非常多的地方,必須要參考各方意見,家長往往會有許多擔憂,像是擔心貓會有跳蚤,或是傳染病,或是造成小孩子受傷,這些問題都讓「校園貓」計劃窒礙難行,但老嫗不放棄,只希望有一天學校做好萬全準備,也可以投入「校園貓計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