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釐米膠卷】1公里路1條命...「中橫公路」人力開鑿畫面曝光

蘇偉樺 綜合報導  / 台中市

華視攜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媒體中心,推出「16釐米膠卷底片出土計畫」,將過去儲存在膠卷底片中的影像,重現眼前,今天就帶大家回顧台灣十大建設前,工作人員如何用當時技術,完成一項又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背負使命! 中橫公路耗時4年225人殉職終通車

首先,帶大家認識台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東西橫貫公路」,又稱中橫公路,它與南橫公路、北橫公路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

1956年7月7日開工的中橫公路,路線貫穿中央山脈,也就是說它所經之處多為崇山峻嶺,必須透過人工開鑿及炸藥開路方式,工程浩大,再加上施工期間遇多次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使得意外傷亡頻傳,像是1957年1月24日花蓮附近發生地震,有工程師在查勘災害時,不幸被落石擊中,與未完成橋樑及數名工人同墜深谷,當場殉職等,是第一件重大死亡事件,後來又發生多起死亡意外,截至1960年5月9日通車,統計有225人殉職,平均一公里犧牲1.18條寶貴生命。

承載無數先人血水、汗水的中橫公路,除了意義上是國防軍事要道因素,經濟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擁有觀光旅遊、資源開發、榮民安身、東西交通等重要使命。

中部水力發電大宗 「德基水壩」集多功能於一身

除了中橫公路外,華視影像也收錄「德基水壩」工程的珍貴畫面。位於台中和平區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是台灣海拔最高的水壩,也是台灣第一座由混擬土為材料所構成的雙曲線薄型拱壩,它在1969年12月8日開工興建,1974年9月正式完工,為中部地區提供水力發電、給水、防洪及灌溉等功能,是當時重要的民生建設。

說到水力發電,以水庫下游的青山、谷關及天輪發電廠的串聯運作為主。

青山發電廠設在青山附近大甲溪右岸山腹內,廠房長89.5公尺、寬17.5公尺、高36公尺,整體結構是大甲溪流域各發電廠中規模最大者,它在發電後尾水會經由尾水隧道放入谷關水庫中。

谷關電廠引水於谷關壩,總容量為1320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1120萬立方公尺,是一座混擬土拱壩,壓力隧道長4.8公里,裡頭共安裝4部法蘭西斯豎軸水輪發電機組,每部容量54.45MW,總裝置容量計217.8MW,發電後尾水會循隧道流回大甲溪中供下游的天輪發電廠繼續發電。

最後一座天輪發電廠,則坐落在大甲溪中游與支流東卯溪合流處,也是唯一沒在山裡的發電廠,它是大甲溪流域水力發電系統中最先興建的發電廠,經過後來增建,目前廠區內分為天輪電廠及新天輪電廠,一同完成水力發電作業。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