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新聞】生死一線間! 消防員衝火場像賭命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過去四年陸續發生好幾起,打火英雄命喪火窟的意外,2015年1月桃園新屋保齡球大火,造成六名消防人員命喪火窟,2018年4月桃園平鎮敬鵬工廠火災,也釀成六名消防人員殉職,火場內的高風險該如何避免,打火英雄的命,如何提高生存機率?透過真相急先鋒,帶您來看看消防人員面對的困境和難題。

猛烈大火吞噬整棟保齡球館,鐵皮屋建築被火舌包圍,無情的火持續悶燒延燒,失火的保齡球館,就像是融化的蛋糕,從屋頂開始往下塌陷。2015年1月20日,桃園新屋保齡球館的大火,造成6名消防人員殉職,一把火燒出人力物力,還有管理的問題。

從空拍畫面往下看,大火把鐵皮屋燒到往下垮,逃出一劫的消防人員,描述現場的驚險瞬間,撤退過程水帶沒水,凸顯出消防車動力設計問題,而殉職的消防人員,平均年齡只有24.5歲,也顯現出年資經驗不足。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理事長楊適瑋:「混合編制的方式,去編排這個入場的人員,那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殉職的那一隊人裡面,他年資很淺的超過了一半。」人力不足裝備不良指揮系統出錯,三大問題釀成慘痛悲劇,而這樣的痛卻不只發生一次。

2018年4月28日,桃園敬鵬工廠發生火災,這把火從黑夜開始一路燒到隔天,工廠裡面堆放化學物品,導致現場不斷有爆炸聲響,因為有兩名員工受困,消防人員冒險進入火場,但火勢卻在一分鐘內迅速延燒,火來的太快,消防人員來不及撤退,賠上了六條消防人員的性命。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理事長楊適瑋:「其實這兩場火我們探討到最後出,人力資歷還有包含經驗以外,火場的人員控管這件事情,其實做的非常不落實。」

消防人員在救人之餘,到底該如何自保呢,畢業後到實際出勤,會有兩個月的職前訓練,學著在黑暗的狹小空間,背著沈重的裝備匍匐前進,模擬火場的各種突發狀況。

火場裡伸手不見五指,如何找到受困民眾,熱顯像儀是最佳利器,透過溫度的差異,從鏡頭能找到生還者,就連手掌摸過牆壁的餘溫,都能清楚的照出來,也讓消防人員,可以循著這些線索找到目標。

集合鈴一響,消防人員在最快時間整裝完畢,跳上消防車準備出勤,將近30公斤的裝備,一樣都不能少,從頭盔到消防衣,身上的空氣瓶,這些都是保命器具,而除了這些還有最重要的救命器,消防教官黃盛宇:「這是15秒第一階段的警,第一階段的警報,那如果你持續不動,到30秒的時候,它就會一直持續叫,其實煙在國外的研究裡面,它是未完全燃燒的燃料,火場裡面煙到哪裡,火就會燒到哪裡。」

但是再完善的裝備,還是可能碰上無法預期的狀況,根據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調查的數據,鄰近台灣的日本,消防員服務比是1比900,但是台灣一名消防人員,卻是要服務1800位民眾,整整兩倍的服務量。

另外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還指出如果一名消防人員做一休一,一個月上班15天,一天待命執勤24個小時,每一個月總工時,是360個小時,對比一般公務員,上班176個小時,消防員足足多出184個小時。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理事長楊適瑋:「實際上全台灣,現在有550幾個分隊,真正的外勤消防員,大概是一萬出頭。」,人力吃緊的狀況下,導致資歷淺的消防員,必須在短時間內上線出勤,再加上火災類型越來越多,工廠火警常見的強酸強鹼,防火消防衣無法抵擋,當中其實暗藏致命危機,火裡來水裡去是家常便飯,火沒滅睡現場更是習以為常。

人命關天所以總是出現在第一線,把陌生人的命看得比自己的還重要,置生死於度外靠的是使命感,但他們的生命又要靠什麼保障,才是政府單位更該思考的問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