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緬甸迫害 羅興亞難民人道危機

梁碩文 陳鋼綜合報導  / 亞洲

這幾年備受關注的難民問題,還有緬甸的羅興亞人。這群信仰伊斯蘭教的族群,原本來自孟加拉,住在緬甸西南部的若開邦,近年遭受緬甸軍方強力鎮壓,只好逃往孟加拉,住在難民營裡,但孟加拉也不想收留他們,甚至想遣返他們,讓他們形同人球。而緬甸人對羅興亞的愛恨情仇,背後的歷史因素則是一言難盡,無法只用宗教紛爭來解釋,今天的打開世界之門帶您一同來看。

英殖民差別待遇成種族仇恨遠因,二戰日軍入侵緬甸變相「內戰」釀悲劇,挨轟助長仇恨言論臉書刪軍頭帳號,軍方勢力仍大翁山蘇姬陷兩難,羅興亞難民:「(緬甸軍)用刀刺他們,很多人被燒死,一個接一個被疊成高塔,我的兄弟和其他人被燒傷,然後被(倒塌的房子)壓死,他們(緬甸軍)再槍殺我爸爸」,一句句話都是血淚,控訴緬甸軍方的所作所為。

這群原本住在緬甸西南部若開邦,被當局敵視的族群,是來自孟加拉的穆斯林移民後代,也就是所謂的「羅興亞人」,2017年8月,緬甸軍強力鎮壓羅興亞人,報復羅興亞武裝團體,對若開邦軍警發動的攻擊,估計約120萬羅興亞人逃離若開邦,住進孟加拉邊界的難民營,如今已經兩年過去,羅興亞人雖然漸漸習慣,在難民營的生活,但這群始終被緬甸,視為「孟加拉非法移民」的人,卻也不被孟加拉接受,兩國甚至達成協議,要把這些羅興亞人,分批遣返緬甸。

羅興亞難民薩利姆:「他們(緬甸軍)燒毀我們的家,奪走我們的牛隻扣押我們的土地,如果他們把家園還給我們,也給我們公民權,我們才會回去,反之則不回去」,羅興亞人儘管想回去,卻害怕回去後又得面對惡夢,孟加拉也視他們為燙手山芋,讓他們成了「國際人球」,弔詭的是,國際社會越同情他們,緬甸反而越討厭他們,而這也牽扯到,他們和緬甸的歷史恩怨。

這群人究竟來自哪裡,有很多種說法,穆斯林商人在西元8世紀,把伊斯蘭教傳到阿拉干(若開邦),中山大學亞太所助理教授司徒宇;「在英國殖民之前,就已經有羅興亞人,在緬甸的若開邦居住,到了英國殖民時期,大量羅興亞人,從孟加拉湧進若開邦,而且大多為英軍工作,他們(英國)認為,羅興亞人各方面比較聽話,所以其實他們給羅興亞人,相對於緬族人來講,更好的權利跟待遇。」

英國「分而治之」的政策,讓緬甸人對羅興亞人心生不滿,演變成種族仇恨的關鍵,則是二次大戰期間,日軍進攻緬甸的歷史,雙方各自選邊站,羅興亞人站在英國殖民者這邊,佛教徒則大多挺日本,希望他們終結英國殖民統治,英國在若開邦組成,一支羅興亞游擊隊,想阻止日軍攻進印度,但二戰末期,這支游擊隊卻攻擊,受到日本支持的,若開邦佛教徒居民,有超過10萬人不幸喪命,在緬甸人和羅興亞人之間,劃下一條無法抹滅的鴻溝,除了用真槍實彈,隨著科技的進步,緬甸人對羅興亞人的恨,也跟著「科技化」。社群網站龍頭臉書也被認為,在羅興亞難民危機中,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路透社曾調查發現,臉書上有超過1千則,攻擊羅興亞人,和其他穆斯林的緬甸文貼文,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也是臉書的愛好者,臉書在2018年,刪除他和其他幾名官員的帳號,另外以反穆斯林出名,被稱為「緬甸賓拉登」的,極端派佛教僧侶阿欣‧威拉杜,他的帳號也在今年年初被臉書「開鍘」,臉書事後也承認,他們對仇恨言論的反應太慢,但虛擬世界中遲來的行動,已經喚不回真實世界中,不幸喪命的人們,翁山蘇姬也因為羅興亞問題,被國際社會釘個滿頭包,但她就算想處理,也得顧慮政治因素,中山大學亞太所助理教授司徒宇,軍方的權力還是相當程度地,被緬甸憲法保障非常的多,所以在各方面制(掣)肘的一個狀況之下,翁山蘇姬不太能夠完全地,去幫羅興亞說話,緬甸人和羅興亞人,還有歷史恩怨這道高牆要跨過,如何讓歷史的傷口癒合,才是緬甸主政者,未來真正要面對的難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