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新聞 陳鋼 梁碩文 蒲依婕 專題報導 / 中東
伊拉克是世界前十大產油大國,然而不但基礎建設差、經濟沒發展,年輕人失業率更高達百分之25。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央政府長期陷入政治分贓,毫無能力改善老百姓的痛苦。於是從10月開始,全國爆發大規模反貪示威,而且是伊拉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示威。
伊拉克16年前推翻海珊政權,到近年打敗恐怖組織ISIS,人民還是活在戰爭的陰影下。這樣的環境下,各級官員貪腐,讓很多年輕人忍無可忍。社會貧富差距,引爆的對立和暴亂,讓包括台灣在內的國際社會都關注矚目。而伊拉克政府動用軍警鎮壓造成大量死傷,讓情況火上加油,更讓伊拉克總理難堪地下台,但伊拉克人距離想要的幸福,似乎還很遙遠。
10月開始,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幾個大城市遍地烽火,憤怒的伊拉克人走上街頭反對政府貪汙。軍警朝群眾開槍毫不留情,示威者一個個流血倒地,分秒必爭下,傷者們被抬上嘟嘟車。嘟嘟車隊浩浩蕩蕩開往醫院,這種在東南亞南亞地區常見的廉價計程車,在這裡成了「救護車」,也是這場示威的象徵之一。
嘟嘟車司機:「我們要把國家要回來,我們就快失去它了,政府16年來都沒做事,沒有投資、沒有產業,沒做任何對我們好的。」
時間往前推16年,正是2003年,伊拉克海珊政權被推翻,但人民卻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李登科:「從這個兩伊戰爭,一直到伊斯蘭國被擊敗為止,幾十年之間都沒有建設,戰爭陰影仍無所不在,各級官員腐敗,青年失業率又居高不下,伊拉克人終於忍無可忍。」
這場「嘟嘟車革命」從南部石油大城巴斯拉迅速延燒到全伊拉克,成為伊拉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示威,只是面對人民的怒火,政府的回應是,CNN記者戴蒙:「安全部隊被派駐首都各地,封鎖道路切斷網路,嚴格限制媒體進入。」政府不但祭出封城宵禁,更封鎖網路,再讓軍警跟民兵強勢鎮壓示威群眾。
隨著一聲聲槍響,槍下亡魂不斷增加,但政府的強硬姿態反而激出更多年輕人,示威者的訴求迅速從反貪演變成,要求總理馬帝下台,解散國會重新制憲。然而11月28號在什葉派聖城納西里耶,示威群眾占領橋梁和道路,雖然政府下令避免衝突,當地軍警卻在警察局長命令下直接開槍掃射。
同樣的場面也在其他示威現場上演,光是28號到隔天清晨,全伊拉克就有至少45人被殺,堪稱示威爆發以來最血腥的一天,到11月底為止,死亡人數更累積超過400人,總理馬帝就在越燒越旺的民怨中,黯然向國會請辭獲准。示威對伊拉克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但這次不但規模大,以年輕人為主,而且跟任何宗派或政黨也都沒有關係,就連和執政黨同樣屬於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民眾也走上街頭。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李登科:「政府高層那些派系大老,享盡各種好處日子過得非常奢華,他們(一般人)很受不了,所以連什葉派都造反。」
另外海珊垮台後,伊朗成了新政府的後盾,但也把手伸進伊拉克內部事務,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李登科:「(伊朗)無所不介入,甚至誰該組閣不組閣他都要講話,那問題是什麼伊朗管了那麼多,伊拉克經濟越來越不行,腐化越來越嚴重,所以這個反政府示威,到後來變成反伊朗示威。」於是示威者也把矛頭指向伊朗,攻擊各地的伊朗外館。
伊拉克示威者:「伊朗和親伊朗政黨危害我們。」示威群眾更一把火燒毀什葉派聖城之一納加夫的伊朗領事館,伊朗官員只能從後門狼狽逃走。
英國獨立報記者認為,這場示威可能讓伊拉克和伊朗的聯盟破局,改變中東政治形勢,但示威並沒有隨著馬帝下台而結束,無論怎麼變,伊拉克人距離想要的「大確幸」,似乎仍遙遙無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