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嘉義縣
2019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目前各界對病毒來源,還沒有定論,有科學觀點認為病毒可能和蝙蝠以及穿山甲有關。而蝙蝠,一向被視為冠狀病毒的重要宿主,像是伊波拉、MERS、SARS,這些病毒都和蝙蝠脫不了關係。但其實,蝙蝠是所有陸地生態系重要的一環。牠們不但可以吃害蟲、減少農作物被昆蟲啃食、提高農作產量;人類也可以透過蝙蝠捕食環境周遭的蚊蠅、病媒,來減少使用化學殺蟲劑,並降低人畜間的疾病傳染。
此外,蝙蝠還可以幫助植物授粉,讓地球上許多植物得以繁衍後代,為人類提供蔬果食物。而蝙蝠最特別的就是牠們可以無症狀的,和身上的多種病毒和平共存,似乎百毒不侵。而在台灣,蝙蝠的種類就多達37種,華視新聞團隊深入棲地,帶您認識蝙蝠這神祕的生物。
遠離喧囂人群,一整片廣闊森林和水塘,這裡是嘉義縣東石的鰲鼓濕地,多樣林的豐富生態資源,成了許多候鳥及留鳥的避風港,也是蝙蝠的祕密天堂。66歲的丁振管,是附近社區港口村的村長,也是鰲鼓濕地的生態導覽員,跟著他的腳步,我們要尋找住在樹上的蝙蝠。黃褐色圓滾滾的身體,層層疊疊掛在枯黃的葉叢中,就像成串的果實,牠們就是台灣常見的高頭蝠,靜靜掛在樹上休息時,民眾用肉眼,就能一窺牠的神秘樣貌。不同於穴居型蝙蝠,高頭蝠多數棲息在棕櫚科樹木上,加上食蟲特性,沒被汙染的農村社區,成了牠們最舒適的家園。
每年造訪的高頭蝠,成了當地觀光特色,以往賞蝠季節,都有超過七千人來朝聖,但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許多民眾聞「蝠」色變,好幾個月來,園區和生態館冷冷清清,這天也只剩採訪小組,等著蝙蝠出巢!天色一暗,樹葉中開始冒出零星高頭蝠出動偵測,叫聲也越來越頻繁。觀測員手上的計數器按不停,不到三分鐘,小小黑點已經綴滿整片天空,蝙蝠飛出覓食,光是一棵樹上 就有近兩百隻高頭蝠。
高頭蝠的生命既堅毅又脆弱,環境過度開發,蝙蝠生存遭受威脅!採訪這天,正巧發現樹下有死亡蝙蝠 ,導覽員趕緊妥善處理準備送驗。樣本從嘉義,送進新北市淡水的實驗室,準備解剖分析,這裡是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全國最高的獸醫試驗研究機構,2008年就開始做野生蝙蝠監測。初期只針對蝙蝠的狂犬病檢測,2016年擴展到冠狀病毒,目前超過五百件的蝙蝠檢體中,並未發現致命性冠狀病毒。
蝙蝠被稱為病毒之王,研究統計一隻蝙蝠身上,多達一百多種病毒,但得天獨厚的體質,讓牠百毒不侵。蝙蝠一度被視為,2019新冠病毒的頭號嫌疑犯,但並非台灣現有的37種蝙蝠,且除非被抓咬傷,否則人畜相通傳染機率並不高。既然如此,人類和蝙蝠,難道不能和平相處嗎?
沉睡的葉鼻蝠,高掛洞頂上!台北市的蝙蝠洞就隱身鬧區旁的山林,採訪小組在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徐昭龍的帶領下,做好防護措施,探索更多蝙蝠的洞穴棲地。身型不到五公分,不仔細找,很難看到牠們的嬌小身影,再往更深處,還有一群互相依偎,牠們是台灣特有種,台灣小蹄鼻蝠,喜歡棲息在中低海拔的洞穴中。
調查統計,全台蝙蝠棲息地,至少107處,且沒發現的洞穴可能更多。蝙蝠棲息地樣態多元,不只在野外山中和海邊,其實我們和蝙蝠的距離,比你想像的還要近。拿著超音波偵測器,尋找蝙蝠蹤跡,這裡是台北市的青年公園,其實也是蝙蝠聚集的老地方,只是空中飛舞的小身影,常被誤認為鳥類。就算住宅區,也常見蝙蝠芳蹤,像是樹洞樹皮裂縫,甚至冷氣機或屋簷縫隙,都可能有蝙蝠棲息,一直以來,人類身在「蝠」中不知「蝠」,卻也相安無事。
幾十萬年來,人類和蝙蝠高度共處,卻因為新興傳染病掀起人們對蝙蝠的恐懼,但我們該省思的是,這些疾病的流行,是否來自於人類漠視大自然,和不尊重動物所造成,其實只要懂得和多元生態,共生共存放下偏見,加上專業的疫病監測,也許蝙蝠在身邊,是福而不是禍。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