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疫戰 2020台灣防疫全記錄 研發疫苗‧實力爆發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要真正緩解病毒疫情,必須倚賴安全有效的疫苗和藥物,而台灣的醫學和生物科技界,也正在努力。早在2020年1月30日,台大教授張淑媛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就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株。研發速度之快,名列全球第四。而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台大醫學院的頂尖學者們,也都分別投入研發疫苗以及合成潛力藥物。繼續帶您來了解、這些實驗室裡的防疫英雄,為了和病毒擴散的速度賽跑,不眠不休的辛苦研發歷程,以及他們目前的研發進度。

台大醫學院醫事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張淑媛說:「新冠病毒的檢體裡面,我們已經分離出29株的一個病毒株,涵蓋了所有,世界現在流行的,六個主要不同基因型別」,就算疫情趨緩,實驗室裡,疫苗研發團隊仍舊沒有鬆懈。

她是台大醫學院醫事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張淑媛,早在1月30日,就分離出新冠病毒株,不只是全台第一人,更讓台灣成為全球第四個,成功分離出病毒株的國家。

台大醫學院醫事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張淑媛,說:「因為它在細胞,會造成很多細胞的融合,就那時候就覺得,哇這個病毒真的是滿強的,過年那時候,就是在分離病毒啊,所以每天都要來實驗室,做到很晚,我覺得比較對不起我爸媽,因為過年的時候,我只有初二那天,早上回去煮中飯給他們吃,然後因為我媽帕金森嘛,所以,我覺得很辛苦,就是,我覺得比較糟糕的是,過年的時候,沒有時間好好陪他們」。

有了病毒株,台灣就能看清冠狀病毒的全貌,進而研發疫苗和藥劑,張淑媛打下重要基礎,而她也在台大醫院P3實驗室內,拍下全台第一張,病毒入侵的驚人模樣,檢體內的正常細胞,大面積死亡。當下,她心中一股不安感,油然而升,而國衛院和中研院研發團隊,也嗅到一股風暴即將來臨的氛圍,2月份,主動犧牲年假,埋頭工作,38歲的王文傑博士,是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的經理,這次帶領平均只有32歲的團隊,完成潛力藥物瑞德西韋公克級的合成任務。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發經理王文傑說:「我也跟團隊說,其實它真的就是一個安民心的動作,然後做出來,沒有比較厲害,但是至少讓台灣的人民可以知道說,如果這個未來,這個藥真的很有效果,我們在台灣,是有能力,可以做自行生產的,其實我們當初合成瑞德西韋,妳現在看到的就是,目前我們所有的,藥品的庫存區都在這邊」。

製成瑞德西韋的原物料得來不易,得靠超前部署,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發經理王文傑說:「這個有些是海運品,取得可能要三到六個月,所以還好你們本來就都有,我們其實是因為搶貨,要搶哦,有搶,我們在2月2號就啟動了,要不然理論上,可能有一些,像我簡單講像這瓶好了,這瓶它現在台灣是沒有貨的」。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陳炯東說:「目前這個疫情,不僅是影響到,這個原物料的供應,甚至連原物料的搶買都呈現出來,所以有一些起始物,為什麼我們一開始就跟他講,不管買得到買不到,都要自己做,因為就算買得到量也很少,所以我們從起始物一開始,我們就可以有能力合成」。

王文傑VS.李欣怡國衛院生技藥研所研究團隊說:「只是說為什麼會跑出來,不知道呀,因為之前沒有,可是沒有道理,現在跑出這麼大的,而且這個跟那個對不起來,這個不是那組波峰」。

我們採訪這一天,分析出了狀況,但王文傑收起沮喪,重新開始,這就是研究人員的日常,其實瑞德西韋藥物的合成任務,一開始由兩個團隊,共八個自稱台灣土博士和研究員組成,毫克級成功後才分為台北和竹南實驗室,分頭進行,繼續一場夙夜匪懈的苦戰。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陳炯東說:「我覺得也很驕傲的,雖然我自己是國外訓練的博士,可是我覺得,我們國內訓練的博士,也很專業度也很強,然後也很願意投入,甚至好幾個,好幾天晚上沒睡覺,常常成品出來,都是凌晨的時間」。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發經理王文傑說:「2月20就這個這個編號,那是清晨6點03分嗎,6點03分你看這個,就是那個瑞德西韋,那天(純度)是97,更純的話在2月24的這一天,這兩個批次,然後這個也是,凌晨3點55分做的測試」。

這段期間,王文傑好幾天睡在辦公室,和時間賽跑,甚至差點錯過,寶貝兒子的生日。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發經王文傑說:「2月13號是我二寶的生日,然後我就騎電動車,然後就回我們家,唱完生日快樂歌之後,然後就洗完澡,就說爸爸要去加班了,我就離開了,2月24號,我們其實已經完成克級,在2月24號早上,我就已經在家裡睡覺,然後因為當天,就是要送大寶去幼兒園,他早上起床就跟我講了那一段話,就覺得好心酸,他就說爸爸,你什麼時候工作要結束,我好久都沒有看到你」。

而除了瑞德西韋藥物順利合成,時序進入3月,疫苗開發也有重大突破,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說:「老師您好,老師那個我們的那個,細胞有正確表現我們的蛋白,我們可以把蛋白收起來,做那個動物實驗」。

3月底的深夜,中研院的分子生物研究所,傳來振奮的消息,研究員趙裕展,率領的九人團隊,疫苗研發邁入動物實驗階段。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裕展說:「它們的量,它們的量,我們可以計算,計算它的量有多少,所以就是用這個,已經知道蛋白質的量,來計算說,我們生產蛋白質的量有多少,是那個棘蛋白嗎,對,就是那個冠狀病毒的棘蛋白,對就是那個棘蛋白的量,就是產量高不高,那如果產量高,將來當疫苗,效果會比較好一點,壓力都是我們自己給的,事實上,妳可能不知道,如果妳晚上來看,像我昨天也是快1點才回去,那今天也是9點多就來了,所以事實上,我們是日以繼夜,我們從來不休息的」。

趙裕展研發團隊的疫苗研發之路,相當創新,他利用桿狀病毒,仿製新冠病毒,再注射到實驗老鼠體內,雖然還在觀察成效,但過去他運用同一方法,研發出小豬下痢疫苗,這也是冠狀病毒所造成的疾病,免疫效果相當好。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裕展說:「因為這個是你自己要做的東西,永遠不會辛苦,如果人家叫你做的東西,而且逼你不能休假,那就很辛苦,所以這感覺是完全不同,因為對我來說,我是享受這個東西,享受我把東西,進一步又新的結果出來了,新的結果出來了,我相信有很大的期待,但是我們內心,想要做得更好的力量,我覺得比期待更大,我們是希望把它做出來」。

馬不停蹄,沉浸在研究當中,半年來台灣的研發實力大爆發,除了趙裕展研發團隊,中研院和國衛院,都各有四種新冠病毒候選疫苗研究,要趕在秋冬來臨前,進入人體試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疫苗的研發,當然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特別對台灣非常重要,因為台灣只有400多個人有抵抗力,可能有抵抗力,其他人通通沒抵抗力,萬一病毒再跑進來,那我們就會是一個,很容易受到威脅的一個國家」。

同一時間,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發的新冠病毒快篩試劑,已經搶先問世。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董昭萍說:「這三張試紙,就是畫三個不同的抗原,所以第一個是我們測試的,新冠肺炎病毒的核蛋白,這個是我們出實驗室的版本,最後我們是希望,做成這樣的版本,就會像你們外面看到,那種驗孕卡匣」。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林思宇說:「過年年假之後到現在,都沒有回過家了,都還沒回過家,很久沒看到爸媽了對,一開始沒有讓我媽知道,我接這個任務所以,最近沒有聯絡她,你是怕她擔心是不是(點頭)」。

快篩試劑的研發,讓採檢時間,從四小時縮短到只要15到20分鐘,第一時間阻絕疫情,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說:「我們會這麼快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經過,抗體開發的時候,要經過一個動物免疫過程,我們不需要用這個,傳統的過程,我們完全是,以這個大腸桿菌的系統來操作的,所以速度很快成本很低」。

雖然免去動物實驗過程,省下不少時間,但研發團隊,整整19天,天天十幾個鐘頭埋頭研究。才拚出世界第一,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說:「請大家起立好嗎,這是我實驗室的團隊所有人員,所有的工作,其實都是由他們完成的」,他們是實驗室裡的無名英雄,台灣的生技菁英,當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研發團隊沒有慌了陣腳,展現深厚的研發實力,正全力和病毒賽跑,他們守護的是國人的健康,肩膀上扛的,是社會的高度期待。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