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極偏小學 六年換七師|教育 在山海那一端|華視新聞雜誌

李宜庭 採訪/撰稿 羅哲超 攝影/剪輯  / 台東縣

老師就像候鳥、迫於現實,常常只能選擇離開,而偏鄉學生則得面對和老師說再見的無奈。華視採訪團隊也實地走訪台東縣的海端鄉和長濱鄉,發現小學教師的高流動率,讓孩子們時常陷入不安,有的班級甚至六年來,換了七位老師。學生必須不斷適應新老師,而多數的偏鄉教師則得身兼多職,除了工作負荷,也會因為家庭因素、交通問題等等,面臨兩難。偏鄉孩子的未來,偏鄉老師的掙扎,繼續來看。

李宜庭記者說:「我們現在的位置在台東機場,要先進到市區,再前往海端國小,從台東市區來到海端鄉,距離大約有50公里,而我們剛剛搭車的車程,至少要一個小時」。

交通,可以穿越地區間、200多公里的距離,那麼教育上的差距呢?台東縣海端國小老師鍾雅君VS.學生說:「那鄉村(作者)他用什麼,來代表鄉村,田,對像我們這邊也是鄉村嘛,我們是不是有很多田」。

班上只有四個人,教課時、堅持和學生保持互動,31歲的代理老師鍾雅君,是高雄人,2016年來到海端國小任教,現在是五年級的班導師,要負責班上的國語、數學、藝文跟健康課,每天光備課就得花上幾個小時。台東縣海端國小老師鐘雅君說:「小校有小校的運作方式,然後大校也有大校的運作方式,像我們可能還要接一些行政業務,我們就是代理老師,所以我們沒辦法在一個地方久留,因為也是看學校有沒有,這樣的缺可以讓我們留下來」。

代理教師又被稱為流浪教師。鍾雅君熱愛教職,每年不懈地準備正式老師考試,她在去年結婚生子,小孩才10個月大,步入家庭後,面臨更多的兩難與抉擇。台東縣海端國小老師鐘雅君說:「他其實現在就是會牙牙學語,就這樣媽媽媽媽媽媽,然後其實有時候私底下,我自己都會躲在被子裡,偷偷掉眼淚,會覺得很捨不得,我覺得我兩難是,我在這邊工作我是很開心的,可是又覺得自己,離自己的孩子很遠,那一塊又是我放不下的地方」。

山巒疊翠,海端國小、不在海邊、是位在台東「山線」上,全校33名學生,大多都是布農族的孩子,109新學年度,釋出三個老師缺額,在開學前夕卻遲遲補不滿,這也是多數偏鄉學校的縮影!台東縣海端國小校長古仁發說:「第一階段(招考)必須,要有教師證的老師,就很少人來報名,第二階段是有修教育學程的,那會有,但是比較多就是第三階段的,就是大學畢業的,沒有對錯問題,(老師)他有權利選擇,他願意服務的地方,那當然大家都喜歡,在市區這樣的學校」。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秦夢群說:「因為老師的流動速度太快,有些學生他們在學習上,就會產生滿嚴重的問題」。

台東縣海端國小老師陳瀅安VS.學生說:「你起來的時候斜斜的,起來的時候平平的,再一次」。

台東縣海端國小老師陳瀅安說:「我之前是在做探索教育的,然後那時候帶學生的方式,是時間比較短暫,然後我想要跟學生,有多一點的認識,可以建立關係,所以我才想說,可以到一般的學校來」。

教學略顯生澀,新進老師陳瀅安,是台灣師範大學企管系畢業,沒有教師證、沒有修過教育學程,在第四次招聘時被錄取,解決師資的燃眉之急。台東縣海端國小校長古仁發說:「她很多的體育課,她還有帶科學嗎,對對對自然科學,那她沒有所謂的教學的背景,但是我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會安排我們教務組長,來當她的那個薪傳教師」。

只是,有教學熱忱的人很多,但又能在偏鄉待多久?台東縣海端國小五年級學生馬菲妮說:「會擔心老師走嗎,會,因為我們感情很好」。

台東縣海端國小五年級學生邱沅荻說:「因為(老師離開)這樣子的話,會覺得不習慣也會捨不得」。

台東縣海端國小五年級學生余偌帆說:「會很希望鍾老師,帶你們到畢業嗎,很想要,因為她每次都很細心地照顧我們,然後也很用心地在為我們上課」。

台東縣海端國小五年級學生吳明軒說:「那你覺得老師,跟你們的感情是多好,家人,就是我們需要什麼東西,她都會盡力地給我們」。

台東縣海端國小老師鐘雅君VS.學生走吧說:「那你今天還好嗎,還好,還好喔」。

對偏鄉孩子而言,老師就如同候鳥,時間一到,一批來、一批走;校方則得時時刻刻,努力抓住他們的羽翼,留住老師。台東縣海端國小老師鐘雅君說:「還是會很怕學生問到說,老師明年還會不會是你這樣,其實會,因為我這時候就會跟他們說,我不知道耶看學校安排,我如果也許真的要離開了,我比較不會直接跟孩子說老師要走,因為我覺得這個對孩子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情感上的割捨跟傷害」。

台東縣海端國小校長古仁發說:「以五年級雅君老師為例,(每年)都有跟她講,我們也期盼你考上變成正式老師,但是如果真的是考不上,那麼我們希望你能夠回來,我每次都告訴她說,我不是詛咒你,祈禱你不要考上,我說我不是這個意思,就是要講出這句話的時候,怎麼講就會就是說有些掙扎」。

台東縣偏鄉學校,大多分布在沿海和山區,根據教育部108年統計資料,台東縣共有114所國中小學,而位在偏遠地區的就有80所,占了七成之多!

李宜庭記者說:「依照當地的交通數位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等等條件,教育部將國內的偏鄉學校分為三級,偏遠特殊偏遠以及極度偏遠,而位在台東縣長濱鄉的三間國小,依山傍海有著很美的景致,不過其實這裡是被,教育部歸為極度偏遠的學校,目前全校只有34位學生」。

擁有無敵海景,色彩繽紛的校園,是長濱鄉三間國小的最大特色之一,偏遠地區有的老師想留下,卻得面對現實的無奈,但也有老師全家移居,期盼能帶給山海這端的學生,更好的教育。

台東縣三間國小老師宋弘懋說:「剛畢業的時候先去,桃園復興鄉教了一年書,因為我是念公費生,然後就分發到澎湖的七美國小,那也在那裡教了一年書,然後要離開的時候,小朋友就很捨不得,就是有些就有掉眼淚,然後叫我不要離開,那個畫面我一直就,埋藏在記憶裡面,其實我自己也很捨不得」。

台東縣三間國小老師宋弘懋VS.學生我們要一起去哪說:「哈哈哈,沒想到耶,花蓮夜市吧,花蓮夜市喔,花蓮夜市有什麼好吃的,章魚燒好不好」。

44歲的宋弘懋,從小在北部長大,當正式老師近20年,剛到三間國小任教一個月,曾在桃園復興鄉,和澎湖七美教書,對偏鄉孩子有著特別的情感,過了18年、繞了一圈,決心重回偏鄉。台東縣三間國小老師宋弘懋說:「就是我在山上還有,在海邊教書的經驗,大家都會有各自的理由,老師沒有辦法在當地待很久,那因為我跟我老婆喜歡自然環境,我們就在想那我們,有沒有可能把偏鄉,當成我們的家鄉」。

台東縣三間國小校長李秀琴說:「其實西部不缺好老師,不缺認真的老師,但是在東部真的要留下來,的確要耐得住寂寞,那為什麼會留在這,一方面其實我覺得,這裡的孩子信任你,所以相對會給你很多的一個增強」。

三間國小校長李秀琴,來自桃園,16年前,到台東任教後,決定為了偏鄉學生留下。而其實三間國小,現在的六年級班,六年來換了七位老師。台東縣三間國小老師王玉櫻說:「因為我是台東人,所以我每個禮拜就是開車來回,那麼偏鄉其實很常,像我們學校前幾年真的很不穩定,我們班之前一到三年級,換了七個老師,就是各種因素啦,所以換了七個,然後是到了四年級之後,校長就希望我就可以,一路帶上來」。

台東縣三間國小校長李秀琴說:「要在偏鄉學校待得下來的老師,他不只要有愛,他還需要具備教學的專業,否則其實他會挫折,因為既然他是想要來,幫助偏鄉的孩子,可是他幫助不了他,所以他非常挫折,他就選擇離去,一開始我來這裡的時候,我也是在觀察,不只是孩子的需要,老師的需要是什麼,其實是要予以衡量一起兼顧,學校才能持續穩定的一個發展」。

李秀琴設法和老師跟孩子建立信任,發展學校特色,直到近年師資才逐漸穩定。而儘管教育部,有定出「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像是正式教師,在一般學校任職,滿三年就能調動,在偏鄉地區服務,則得綁上六年。但在大多的偏遠學校,老師頻頻離開的現象,仍年復一年上演。偏鄉教育的難題,究竟、該如何緩解?

台東縣海端國小校長古仁發說:「還是在於就是說,改善偏鄉地區的交通,還有就是醫療,最後還是在就是說,地域加給應該是要提高」。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秦夢群說:「有些區域像美濃地區,他們其實也算是偏遠,但是他們所建立起來的,一些的社區中心文化中心,卻能夠給學校很大的幫助,我覺得這些都是,希望地方政府能夠去幫忙的,而不要說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這個學校身上,我們現在學校好像扮演所有的角色」,增加偏遠加給,完整分配資源,才能提高留住老師的誘因,教育部今年則投入1億7千多萬元,補助偏鄉學校、修建宿舍。而學校又該如何自助?學者建議,可以尋求轉型。

台東縣三間國小校長李秀琴說:「對於特偏或極偏的學校,那我們如何去幫助這些老師留下來,其實他們在這裡服務,他們最了解這裡的孩子,譬如說假設,可不可以為他們設立一個專法,如果特偏或極偏的學校出缺了,那可不可以就是,他們在這裡連續服務滿六年的老師,有一定的保障名額給他們,其實會比說從外面招聘進來,更快上手」。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秦夢群說:「轉型的意思就是說,現在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我們變成實驗教育,另外一種就是,也許我們沒有辦法變成實驗學校,可是因為我們很接近大自然,我們是有一些很特色的課程,那我相信有部分的家長,他也願意把他的小孩子,送到有特色課程的,偏遠地區的學校就讀,當學生比較多之後,那這個資源就會比較多,教師也會比較多,他留任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跨越山海,我們看見,偏鄉孩子的困境,與老師的掙扎。這群師者,除了授業、解惑,更想在孩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政府也必須積極建立配套,改善偏遠地區的不便,學校則得尋求社會資源挹注,發展特色,重新定位偏鄉小校!讓教育、不再受限於距離,讓孩子、能夠成功翻轉未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