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銷不出 月燒上千噸|疫外的衝擊 |華視新聞雜誌

嚴珮瑜 採訪/撰稿 盧松佑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您有算過,一年丟棄多少件衣物嗎?2020年全台民眾丟棄的舊衣,達7.6萬公噸,相當於每分鍾、丟460件衣服,平均每人每年丟棄10.5件。記者深入新北市五股山區,北台灣最大的舊衣回收廠,發現民眾不要的衣物堆積如山,直逼三層樓高,而上千坪的廠房、全都被塞滿!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目前二手衣物難以外銷出口,但民眾卻因為宅經濟、衣服越買越多,也越丟越多,舊衣形成的環境危機,有多嚴重?又該如何解決?來看採訪團隊的追蹤報導!

記者VS.舊衣回收廠員工說:「走了幾個地方啊,我從林口士林泰山五股,收了一整車的衣服回來,對」。

驚人的畫面,在五股山區北台灣最大的舊衣回收廠,真實上演。記者VS.舊衣回收廠員工說:「你每天要這樣子爬幾趟啊,應該是沒辦法數清的,看到少了,就把它撥下來」。

登得越高,往往風景越美,不過,在這裡卻越爬越驚悚。

嚴珮瑜記者說:「走在這個衣服山裡頭,有點像是在踏雪,因為一個不小心,腳是會陷下去的,在這間工廠裡頭呢,每個月能進來的回收衣物,多達400到500噸」。

身在其中,才知滿坑滿谷很嚇人,堆了快三層樓高的衣物,得逐一分類。

嚴珮瑜記者說:「衣物送進廠以後像是這一種,雖然它沒有明顯的破損,不過因為起了毛球,所以對不起,它就不能夠再利用,而像是這樣的棉質材料,雖然它已經有這個明顯的汙漬,不過由於它是棉質的,所以可以拿去做抹布,而像是這樣的,材質良好而且沒有明顯破損的衣物,就能夠送進廠裡頭回收再利用」。

工作人員按衣況初步篩選,再將運往國外的衣物,往下一個廠房送。記者VS.舊衣回收廠員工說:「來回幾趟就十趟啊,一天要十多趟啊,對啊這個數量是不是滿多的,對啊」。

工具車來回穿梭,超過千坪的廠區內,堆積的回收衣,仍不動如山,多數回收業者,只將舊衣分為可用資源與垃圾兩類,但這裡從蒐集分裝整理再到國外出口,靠著一條龍廢衣清運,打響名號,不過,自2020年起受疫情影響,一切都不一樣了。

吳基正舊衣回收廠業者說:「現在出口面臨到很大的一個危機,就是說航運的問題,還有外國他們疫情的關係,所以譬如說,東西都沒有出去,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感覺說東西會那麼多」。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舊衣回收商是不被看見的受災戶,台灣舊衣主要出口地東南亞非洲,都因疫情鎖國、經濟受創,舊衣通路也全面受阻。

吳基正舊衣回收廠業者說:「匯損不是只有我們台灣的匯損,那在國外客戶那邊,他們的匯損差更多,所以相對的,成本他們也拉得很高,所以他們根本價格方面,他們根本也買不起,那一方面還有,就是他們那邊疫情也很嚴重,所以他們在進口的時候,也限制他們的限制就是出門,所以購買力也大幅地下降,那變成說,我們出去的速度變得很緩慢,但是我們每天是固定的一樣量要進來,所以我們庫存壓力就很大」。

50歲的吳基正,2006年,開工廠做起舊衣回收的生意,初期,他將回收來的二手衣銷往中國東南亞,近年也出口非洲,在舊衣界拚到龍頭,仍難敵疫情衝擊。

嚴珮瑜記者說:「除了外穿的衣物之外,像這樣的內在美,過去也是外銷到非洲的熱銷品,不過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也只能暫時像這樣,整袋的放在廠房」。

從外衣到內衣,都只能堆在廠房,一旁的流水線,大批的衣物,仍不斷往裡送。吳基正舊衣回收廠業者說:「那這邊在依品項來作一個區分,那品項這個區域是毛衣,有人是專門挑褲子,有人挑小孩(衣物),有的人挑裙子,有的人挑家居(服),有的人挑冬天的東西,因為我們這邊就是把它分區再分類,來到這邊大部分都是要出口的」。

原本前三年,一年出貨量都維持在15至16個貨櫃,以一個貨櫃約25噸計算,至少能出口375噸的衣物,但2020年,只出了5個貨櫃,僅125噸,數量整整少了超過一半,虧損超過八百萬。

吳基正舊衣回收廠業者說:「因為疫情的關係菲律賓更嚴重,因為它畢竟是已經有點算鎖(國)起來,像東南亞來講,東南亞一個櫃,以前可能300500塊(美金),現在漲到23千甚至3千多(美金),然後非洲的以前是23千(美金),接下來是45千(美金),現在上個月報8千(美金),現在報9千(美金)月底要漲到1萬(美金)」。

飆漲的運輸成本,讓回收業雪上加霜,更嚴重衝擊廠內,十多名身心障礙員工的生計。

吳基正舊衣回收廠業者說:「沒有辦法,現在這種行業,也沒有什麼年輕人,願意去做,都是一些中高齡,或者是一些身心障礙,因為疫情有這個疫情,當然是我們面臨的困境會更多,譬如說我們資金的壓力,你想我貨一直進來又出不去,我每個月要發薪水,每個月這些庫存的壓力,一些開銷水電什麼勞健保,你想一直付錢沒有錢進來,那當然壓力就越來越大」。

肩上的擔子,宛如出不去的貨,越疊越高,然而,比起賣不出的舊衣物,更可怕的是,難以消化的垃圾。吳基正舊衣回收廠業者說:「其實真的有用的可賣到國外的,可能只有100噸100多噸,大部分現在都是廢料,或是垃圾」。

光是這間回收廠,每月最多收取500噸舊衣物,但僅100噸能回收再利用,剩餘400噸的布料,一成能製成燃料棒,其餘的300噸,都成了垃圾,一年算下來,多達3600噸的廢衣料,只能進焚化爐燃燒。疫情之前,每週三趟的垃圾車就足以應付,如今,變成每天都必須跑一趟。這樣的情形,不僅出現在舊衣回收業者身上。

嚴珮瑜記者說:「舊衣物無處去,不只出現在回收廠,就連專收二手衣物的社福單位,同樣衣服堆滿滿」,從各地運到伊甸基金會的舊衣物,不斷送進地下室,甚至,堆得快要跟人一樣高。

邱小姐志工說:「絲巾啊跟這個毛衣,然後褲子,跟這個鞋子,都是在這邊買的,因為我們在這邊,已經差不多十幾年了,然後就是有來當志工的時候,整理衣服,然後我們就看喜歡的那個樣子,跟料子都不錯,我們就會自己也會買回去」。

整個地下室,堆滿了衣服,這僅僅只是冰山一角,為了能有更多的空間,處理二手衣物,不到500公尺的距離,他們特別租了樓層擴充場地。

張小姐志工說:「有些是已經變形了,你看它這個都已經毀色了」。

徐小姐志工說:「從去年開始疫情之後,有沒有覺得數量變多,有,很明顯的感覺嗎,對,家裡可能會大掃除,所以比較很多說人家不要的,就丟到這裡」。

賴朝乾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專員說:「疫情開始這一塊,因為民眾因為外出的機率少了,所以變成說,他們在家整理或是說購物,可能會機率變增加,所以我們在疫情這一期間,會變成說我們收的量,會有些許的增加,應該差不多有一成左右」。

一箱箱的衣物,有的退色染色,有的已經起了毛球,既不能捐贈弱勢家庭,往往只能丟棄。

賴朝乾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專員說:「一天大概有3040箱左右,基本上我們的淘汰率,可能就是五成左右,我們基本上一直強調說,民眾要捐贈過來就是,基本上他要是捨不得丟的,不要你想丟你寄過來,我們原則上也是把它處理掉」,不僅民眾捐贈的衣物變多了,還有廠商難以賣出去的存貨。

賴朝乾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說:「滿多廠商是已經關掉了,所以他們變成說他們關掉的貨,他們希望說就是由我們來處理,然後我們在基金會這邊,看能不能幫他們轉送到弱勢家庭去,這一部分,我們經過志工幫忙以後,然後就是裝箱裝好,然後就是外頭,註明它是什麼,短袖T恤然後是台灣製造的,裡面數量是多少」。

根據統計,全台一年丟棄的舊衣物,多達7.6萬噸,以每公斤3.2件換算,相當於每分丟460件衣服,平均每人一年貢獻10.5件,如今,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貨櫃出不去,庫存壓力下,丟棄的衣物有增無減,將對環境造成重大威脅。

賴朝乾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說:「基本上,我們就是希望在回收的終端,就是能夠把這些衣服變成說,就是可再利用的,就是等於說我們現在,一直在強調燃料棒之類的,那我們看看就是政府能不能補助這一塊,把不要的衣服,變成就是說燃料棒這樣」。

吳基正舊衣回收廠業者說:「回歸就是一個根本,其實這個東西,我們應該現在全世界,在提倡的是一個循環經濟,那是不是說使用者付費,比如說政府來課一個,譬如說進口稅,或者是製造稅,跟寶特瓶一樣來課一個稅」。

疫情之下,二手衣物正成為汙染環境的禍源之一,若不正視這樣的問題,遲早有一天,人類將難以抵擋壓垮地球的衣服山,而從源頭思考,你我都可以新衣少一件,替環境留個喘息的空間。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