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大齡員工 翻轉職場競爭力 老有所用 青銀攜手

陳沿佐 採訪/撰稿 文楷誠 攝影/剪輯  / 新北市

您是職場裡的「大齡勞工」嗎?是否曾經,因為年齡而在求職過程遭到歧視呢?在新北市有一間很特別的咖啡店,來這裡應徵咖啡師,條件是必須滿55歲以上。創辦人認為,大齡員工就像「行動知識庫」,人生經驗非常寶貴,還開放年輕人預約,可以來跟長輩們諮詢聊天。在嘉義,還有一間紙器工廠,公司裡超過半數,都是45歲以上的中高齡員工,業者特別推動職務再設計,並引進輔具,讓他們可以工作更省力。在「老有所用」的時代,大齡勞工們如何發揮價值,企業又如何打造青銀共榮的友善職場?一起來看!

近午時分,台北市艋舺就業服務站,等待叫號的廣播聲,聲聲響起,在求職者心中喚起一絲希望,63歲的張美華,這天也來碰碰運氣,生平第一次踏進就業服務站,不時緊握的雙手,藏不住緊張情緒。

年輕時做過汽車業、電子儀器,現在在保險業兼差、收入不穩定,一個月賺不到兩萬元,張美華連電話費都捨不得花,生活用度能省則省,但下一餐的溫飽又在哪裡?

張美華求職者說:「重點就是沒得吃,才會來應徵環保局,結果他沒有缺嘛」,辛苦了大半輩子,大齡長者想再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實在不容易,艋舺就業服務站、開闢銀髮諮詢服務區,每天求職的民眾,平均有三、四十人,被視為智慧象徵的白髮,卻讓他們苦苦等待乏人問津。

劉秀枝求職者說:「畢竟還是上了年紀啊,原則上還是比較有困難一點,當然是希望就是就服處,可以幫我們推廣或是怎樣,找一些就是比較合適我們這個年齡的工作」。

陳沿佐記者說:「活到老做到老,似乎已經成為台灣必然的趨勢,跟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做的108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台灣所有家庭中收入最高,且負責家庭主要生計的經濟戶長,是65歲以上的家庭,戶數總共有193萬5千戶,比例是22.2%,我們再從歷年數據來看,在103年時,戶數只有157萬6千戶,顯示這些年來,高齡就業需求是逐年增加,面對這波職場銀色海嘯,政府準備好了嗎」。

辛炳隆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副教授說:「大概最近這十年來,從45歲到49歲這個年齡層,勞動參與率開始往上走,越年輕的世代,他進入台灣的職場,就業市場的時候,台灣的經濟起飛的階段已經結束了,再加上房地產價格又飆高,物價又上漲,所以後來的年輕世代,他在年輕時候,已經沒辦法累積財富了,所以他們就必須一直地工作」。

實際翻開數據,與鄰近國家相比,台灣的中高齡勞動參與率較為偏低,根據勞動部108年所做的調查,我國45歲到65歲的中高齡勞動參與率為63.5%,遠低於日本的83.6%及韓國的75.1%,再看看歐美主要國家,英國、美國及法國,通通都有七成以上,學者憂心,台灣的中高齡就業風暴,恐怕還在後頭,辛炳隆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副教授說:「日本跟韓國,他們之所以勞動參與率那麼高,就是因為他們有老年貧窮的問題,如果政府目前沒有做,有一些積極的作為的話,我想那個現象是會複製在台灣的」。

紙箱加工機器全速運轉,震耳規律的嘈雜聲,讓空氣彷彿也感染忙碌氣氛。

56歲的江進祥,守在機台前眼神銳利,再細微的誤差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歲月的洗鍊,讓他練就精準技術,今年是他待在這間紙器工廠的第30年,江進祥紙器公司員工說:「不熟練根本不會做啦,像這一種有的,這種比較複雜的啊,這種要比較有熟練,比較有經驗的才有辦法」,這間位於嘉義的紙器工廠,全公司上上下下共80人,像江進祥大哥這樣,超過45歲的中高齡員工就有41位,比例超過一半,在這裡年齡不是問題,公司可是把他們的當成寶貝,出來的時候先量紙的大小看有沒有正確說:「調整好再開一張看看,如果好了,試出來就開始對稿」。

江進祥紙器公司員工說:「有時候他們不曉得,要先給他叮嚀一下,不然怕他們做錯了,不熟啦」。

三十五歲的陳威狄,剛進入公司半年,有了前輩手把手從頭教起,讓他不必跌跌撞撞,重新摸索,資深員工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就是難以取代的職場價值,陳威狄紙器公司員工說:「要怎麼調整,怎樣放紙怎樣那些小技巧,他沒有教我會差很多,光自己來的話,其實還滿耗時間的」。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下降,讓中高齡勞動力難以和年輕人相比,但友善業者、推動職務再設計,引進輔具,試著讓科技解決難題,王永霖紙器公司員工說:「我們以前曾經在搬紙箱喔,腰部受傷,那現在確實省了很多麻煩,我們現在用機器手臂在搬的話,確實省了很多麻煩」。

為了打造中高齡友善職場環境,政府也砸下重金,鼓勵業者改善工作設備及條件,每人最高補助10萬元,像是這位王永霖大哥,年紀大了有老花眼,公司就替他換了45吋大螢幕,重要的產品尺寸數據不再模糊不清,王永霖紙器公司員工說:「電腦螢幕已經從小的,現在換成是大概是接近60吋了,應該可以了啦,(有差喔)有差,(現在比較不會看錯了就對了),還是會比較少還是會」。

林烝增經濟部員工協助方案委員說:「就像某個年代,我們正在推無障礙,我們現在也要進入這種,老年化的一個社會,企業主就去想一下,要怎麼樣能去改善他的設備,能夠比較親近性一點」。

時代日新月異,中高齡勞工想續留職場,技能也必須與時俱進,不熟悉科技產品,也是許多長者共同的難題,來到被員工戲稱,未滿55歲禁止進入的廠務部,已經在公司服務38年的楊淑美,是這裡少不了的運作核心,楊淑美紙器公司員工說:「因為我們剛開始的是,對電腦是一張白紙這樣子,我們完全不懂,有學習機會我們都不會去排斥啦,因為這個本身對我們也有幫助啊」。

蘇峻德紙器公司總經理說:「我們公司變成老中青,他們都能夠有一個各有各的專長,然後彼此能夠有一個好的溝通跟默契,然後把他們的一個最大的價值,去把它發揮出來」。

青銀共榮是個美好理想,但不是所有企業,都願意摘下年齡歧視有色眼鏡,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45.85%的中高齡失業者指出,年齡限制、是他們求職時的最大挑戰。另外16.5%認為待遇不符期望,16.02%則是找不到理想職缺,2020年12月《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正式上路實施,首重目標就是要打破年齡歧視,並配合穩定就業,輔導失業者、支持退休再就業及銀髮人才服務,希望年齡不再是中高齡求職者,與職場最遠的距離。

辛炳隆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副教授說:「以後我如果是一個求職者,我是超過45歲以上的求職者,我去應徵工作,結果雇主不雇用我,有這樣的現象,我就可以說你有年齡歧視,所以這時候雇主就要去舉證說,我沒有年齡歧視,覺得這基本上,在反年齡歧視的部分,它是跨了一大步」。

施淑惠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組長說:「其實中高齡,他們有一個職場上的優勢,他們是相對的,具有比較成熟的專業技術,以及溝通的能力,這其實對於台灣的勞動力來講,是還滿重要的」。

鏡頭來到新北市,咖啡師在櫃檯前穿梭忙個不停,熱騰騰的手沖咖啡,香味濃郁撲鼻,這裡的咖啡師,每位都身懷絕技,他,是大家口中的JOSS大哥,過去開過旅行社,還當了20幾年科技工程師,現在挑戰斜槓人生、當起街頭藝人及咖啡師,退休生活更精彩。

另外,重新投入職場的,還有這位,MASON大哥,從事財經業三十幾年,當過證券公司主管,也來到這裡放下身段重新學習,這間創立於2018年的咖啡店,賣的可不只是咖啡,創辦人呂協翰充滿理想,鎖定來自各行各業的退休主管,將這群「行動知識庫」打造成最大賣點,呂協翰古稀創意總監說:「找這一些中高階主管退休之後,他們腦袋裡面,有很多很寶貴的經驗,那年輕世代,青銀這個世代裡面,其實年輕世代,也是需要非常多諮詢的服務」。

咖啡職人一字排開,像是這位笑容可掬的STEVEN大哥,今年66歲,曾在家電公司服務30年,專長是程式設計,中間這位氣質優雅的DORIS,過去曾在醫學集團擔任會計長,擅長稅務會計,站在她旁邊的,是熱情充滿活力的GRACE,曾擔任運動門市經理13年,專長包含行銷及經營管理,呂協翰古稀創意總監說:「打開青銀的對話,跟社會參與的部分,所以我們才特別的放在這邊,也就是說,他要怎麼樣聆聽別人說話,跟他要怎麼樣去整理他的生命歷程,然後轉換成可以給對方的內容,這個就相對重要」。

店裡還有一項特別服務,只要上網預約,就可以找來這些高年級職人,傳道授業指點迷津,讓年輕人在長輩身上挖寶,像這樣泡咖啡純聊天,也促進青銀跨世代學習。

高年級職人MASON那中高齡能夠提供的說:「就像我剛剛講,就是說一些經驗,或許說在一些工作方面,讓你少跑一點路,可以早點達到目標」。

人生下半場,誰說注定會失去職場競爭力?隨著少子化日益嚴重,「老有所用」的時代也逐漸來臨,看見大齡長者的需求及能力,是社會與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職務可以再調整,工作內容能夠再設計,只要適才適用,也能為中高齡友善就業開創新的契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