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英國
《倫敦金融時報》這篇文章的標題寫的是,股票市場不可以有黑箱作業,Discretion 自由裁量權,在指數權值的企業列入的時候,必須要更加地透明。
這在說什麼?其實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從2008年的金融風暴以後,全世界所有的共同基金就是台灣的投信,產品成長最快的就是ETF的產品,可是在ETF裡面,因為我們投資的基金它主要是追蹤各種有名的指數的變化,譬如說我們耳熟能詳的道瓊S&P500,或者是所謂的英國的FTSE,可是這些後面其實都有1個運營的企業。
其實這一次被大家質疑的是因為,美國經濟研究局最近發表了1個工作報告,裡面特別提到標準普爾,就是S&P500後面經營的公司,他們發現其實有購買標準普爾,所謂的評估報告的人,他相對有比較大的機率被列入S&P的權值指數的代表企業。而S&P為什麼被大家質疑比較多,因為S&P裡面它其實對於定義,並不是選市值最大的。
譬如說500家或50家企業,而是他說的是相對表現比較優秀跟先進的企業,這個就有很大的Discretion ,所謂的自由裁量權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就引人注目了。事實上這不是標準普爾,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麻煩,在2015年它也曾經被指控,後來跟美國的商務局形成了一個和解,付了罰款之後才把這個事情解決。
當然標準普爾也提出了看法,他說這樣是不公平的,因為自由裁量權可以杜絕一些所謂的內線交易,也可以避免一些避險基金去追蹤,我們可能納入指數的一些企業。他又舉了AIG的例子,比如說在金融風暴的時候,AIG出了醜聞,很多人就覺得AIG可能會被剔除出,所謂的S&P500的指數,可是我們就用自由裁量權保留了它,才避免了一場市場的混亂。
不管如何確實當指數基金的資金量越來越大,這些操縱指數能不能列入的一些企業,確實它必須要讓自己更透明,才能杜絕市場的質疑。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