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沿佐 採訪/撰稿 盧松佑 鄭至惟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北極是全球暖化最劇烈的地區,近五十年來北極平均溫度,上升超過三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三倍之多。2021年7月,中央大學三位學者,組成北極探索隊,跨越七千公里的距離,抵達北極圈內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以冰川融化崩裂引發的冰震,進行觀測研究。這是台灣地球科學界,首次前進北極,更是國際少有的研究題材,也帶回許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研究過程面臨哪些困難?透過國際合作,又如何替全球氣候變遷尋找對策,珍貴畫面,首次透過華視新聞雜誌,詳細揭露。
浩瀚寂寥的北極,八月寒風不再凌厲,冰川消融、積雪退去,25億年前形成的遠古大陸,重現在世人眼前,這裡是科學家們的夢想之地。2021年7月30日,中央大學地科系教授郭陳浩、助理教授張文和、研究助理管卓康,籌組了台灣地球科學界首支北極探索隊,飛越7000公里,結束十天隔離,終於抵達全世界最北的城鎮,挪威的朗伊爾城。
雪橇狗是當地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要前往位於斯瓦爾巴群島東側的波蘭極地工作站,還得轉乘小艇,乘風破浪前行。斯瓦爾巴Svalbard,在古挪威語裡,意指寒冷的海岸,來自台灣的研究團隊,總共停留28天,進行冰震及地質研究,揭開氣候變遷下,北極的美麗與哀愁。郭陳澔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說:「斯瓦爾巴群島,它在科學研究上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地質學上面,它是記錄了20幾億年前的石頭到現在,所以它其實有非常重要科學研究的標的。」
背上近十公斤裝備,一行人徒步挺進冰川深處,郭陳澔說:「基本上我們是帶這顆地震儀,是非常簡便的地震儀,大概1.5公斤左右,某種程度可以想成它是監聽器,去監聽任何的震動。我們的目的,不僅是記錄冰川的冰震,因為我們布得很密,大概四十個左右,可以去做有點像是X光構造,地下的造影。」郭陳澔說:「全球氣候變遷,其實大家都非常熟知了,過去在北極的研究,在台灣基本上非常非常少。北極這個地方,它是算是前哨站,它所有反應基本上最快的,希望說可以慢慢地獲得一些資訊,讓我們來了解,全球氣候變遷對台灣,甚至對全球到底產生多大的影響。」
冰川是由積雪,經年累月堆積而成,厚度可達上百公尺,看似穩固,但近年受到全球暖化衝擊,隨時可能分崩離析。郭陳澔說:「第一次走會很挫,第一個你會怕,冰會不會裂掉,第二個你會怕滑倒,手都會冒冷汗。」郭陳澔說:「去年聽到有兩位研究人員,不小心就掉下去,基本上是找不回來,一掉下去就一百公尺以下,那不可能找回來的。有時候在冬天因為被雪覆蓋,你就不知道那個冰的裂隙在哪裡,其實算是滿危險。」
極地研究,得有過人的膽識及毅力,研究團隊每天頂著5度低溫,來回跋涉超過20公里,艱難任務怎麼辦到的?郭陳澔說:「記得布完站的第二天起來,都腰酸背痛,因為不知道到底走了多遠。大家其實都非常地熱血,難得去那邊,在那個地方有八個冰川,我們就針對比較大、比較活躍的把它圍起來,能夠走多遠就走多遠,走到我們不能走為止。」
每年的三月到九月,北極進入永晝,太陽緩緩朝著地平線運行,永不沉落。來自波蘭,專長為構造地形學的張文和教授,正把握無盡的陽光埋首研究。張文和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說:「因為現在氣候變化,所以冰川越來越退縮,現在我們有新的地面露出,我的想法是要看一看,每年新的地面怎麼樣。」
張文和說:「今天我想要回收地震儀,有下雨一點點,可是應該沒有問題。」張文和說:「這個地震儀我覺得是動物做的,像斯瓦爾巴的麋鹿要吃吃看,那個麋鹿在那邊。」斯瓦爾巴的麋鹿很特別,因為男的跟女的都有鹿角。終年冰封的北極罕有人跡,偶然到訪的人類,成為好奇的動物們,近距離觀察對象。
張文和說:「那邊的動物不怕人,因為牠們沒有經驗,沒有人類可以殺牠們,所以我們如果要拍照動物,可以真的很近。」郭陳澔說:「海豹對人非常好奇,我們只要走過去,牠就一直在那邊看,頭就一直冒出來,本來一隻到最後變兩隻,然後三隻跑出來,你就會覺得牠們好像很友善,難怪會被北極熊抓。」
看似可愛的動物,卻也是充滿野性,極區最致命的殺手。郭陳澔說:「我們上廁所要拿這支槍,因為會有鳥或是北極熊,所以你把這個放在這裡,遇到北極熊的時候,很像煙火。」成立於1975年的波蘭北極工作站,孤傲矗立在銀白大地,近五十年來,替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遮風避雨。
郭陳澔說:「我可以分享第一天上廁所的感覺,會滿害怕的,因為廁所在外面一直聽到熊的聲音,所以出去基本上是會抖的。」郭陳澔說:「那邊吃的其實還不錯,基本上我們的合作夥伴滿會煮菜的,喝也沒問題,而且還可以喝冰川水。」
2021年夏末,來自台灣的學者,與波蘭哥白尼大學四位科學家,深入世界盡頭,建立難得的學術情誼。張文和說:「他們在這裡做小小的鑽井,五公尺,然後用熱水放水管,看冰川怎麼樣。」張文和說:「我們是台灣第一個人研究新的地面,我們的研究很特別,以前沒有人研究這種東西。」
郭陳澔說:「我們科學研究是一步一步一步的,你先有一些成果,你才能夠再說,我可以做這些事情,再往下一步走。」跨越語言不分國籍,這群北極探險家們,正用熱情串聯,替氣候變遷尋找對策。郭陳澔說:「可以真的拿到北極的資料,去做全球氣候變遷研究,這個意義其實非常不一樣。代表說我們台灣,或是我們中央大學,我們基本上有這個能力,可以跨出去了。」
全球暖化日益加劇,台灣科學家們,首度翻越冰川勇闖極地,當國際不斷商討,該如何搶救消失中的北極,台灣傲人的學術實力,也從此不再缺席。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