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花開 重現蘭花王國|保育大串聯|華視新聞雜誌

陳璽鈞 採訪/撰稿 盧松佑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2021年蘭嶼蘭花終於回娘家了!而計畫的起點,就是在屏東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保育學家三年多前將蘭花從蘭嶼引種到屏東,經過繁殖、馴化才走到現在這一步,其實不只蘭嶼的蘭花,保種中心收藏的蘭科植物,多達九千多種,透過鏡頭我們要帶您探索,這個全球活體植物最豐富的植物園。另外採訪團隊也直擊民間蘭園的分生苗實驗室,來看他們是用什麼技術,一步步創造出台灣的蘭花王國。

位於屏東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不只是全球重要的熱帶植物庇護所,更是蘭嶼蘭花回娘家計畫的起點。陳俊銘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資深蒐藏經理說:「剛才那個瓶苗出來,要揑兩年,兩年才可以送回家,我們是托育中心。」仔細包裏裝箱好的蘭花苗,即將運去碼頭,坐船橫越巴士海峽送到蘭嶼。陳俊銘說:「送走它們心情是開心的,應該這樣說,依依不捨是難免,因為畢竟在我們手裡面,已經揑了兩年多,我會希望是這些養父養母,認識它們之後,知道他們原來在自己的家鄉裡面,有這麼多的東西,那所以這些孩子其實是,建立共同的革命情感的第一步。未來我會需要大家,再多努力一點,我們可以把它送回,它真正的野外的家。」

陳俊銘說:「這裡有一個雅美萬代的果莢,其實你看到的那些小苗,都是由這果莢裡面的種子所來。」一批批遠行的蘭花幼苗,全是由保種中心呵護長大,透過無菌組織培養,足夠成熟才送它們回故鄉。資料畫面(1980.5.1)說:「雅美族人住在蘭嶼,一個在台灣近海的小島,它也稱作蘭花之島。」

外國人口中的美麗蘭花之島蘭嶼,位在歐亞大陸及菲律賓群島,兩大生物體系交接的重疊地帶,更是台灣難得的熱帶季雨林,島上擁有八百多種維管束植物,尤其蘭科更是豐富多元。新聞片段(1986.10.7)說:「這棵番龍眼的左枝上,長了一棵小蘭花,它的學名叫管舌蘭野生野長,十年前這種蘭花還十分普遍,可是今天要找管舌蘭,已經不容易了。」資料畫面(1986.10.7)【碧波中的珍寶盒】,1980年代已不復見、島上野生蘭花綻放景象,最早紀錄追溯至1897年,日本人矢野勢吉郎,首次在蘭嶼發現白花蝴蝶蘭。1947年一株來自紅頭嶼的台灣原生蝴蝶蘭,在日本花卉展中榮獲冠軍,紅頭嶼也因此改名為「蘭嶼」,1950年代台灣蝴蝶蘭,成為國際性花卉展覽中常勝軍、大放異彩,卻也因盛名之累,遭受濫採的厄運。

陳俊銘說:「因為蘭花是全世界的人,最喜歡的一種植物,不管是藥用食用觀賞,甚至各式各樣的獵奇,所以它消失的速度特別快。面臨一樣的危機,就是棲地沒了,大家都想要它,所以我們就希望能夠,好好地去收藏,甚至能夠專案的去繁殖它。」搶救台灣原生種蝴蝶蘭,除了白花蝴蝶蘭,還有只分布在小蘭嶼的姬蝴蝶蘭,現在僅存極少數個體,因此被列入保種中心,未來重要的復育計畫之一。

陳璽鈞說:「我手中的這個,就是來自小蘭嶼的姬蝴蝶蘭,但不只如此,在保種中心存有九千多種蘭花的種原,而且光是這個溫室,就有將近兩千種。」保種中心收藏超過三萬種熱帶及亞熱帶植物,是世界級的植物保育基地,透過異地保存種原的作法,永續地球的生物多樣性資源。

陳俊銘說:「我就當一隻大蜜蜂,好好幫它授粉,然後就可以逐步地去觀察。台灣很少針對各式各樣的蘭花累積資訊,這是保種中心,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一部分,因為我們有那麼多的活體收藏,未來這些知識,跟這些Know-How(技能),我們都可以無償,無私地去公開。」不只收藏,保種中心和中研院合作,分析世界蝴蝶蘭屬、分子親緣關係,就像是整理族譜,希望找回早期流出市面,屬於台灣的蝴蝶蘭種原,做為復育基礎。

陳俊銘說:「這些蘭花不是只有台灣才有,它是從菲律賓的,一路分布的北界,可是現在在DNA的技術裡面,它其實可以很清楚地分出族群間的差異。我們跟中研院合作,希望把菲律賓,到台灣的這條路弄清楚,還有一個是找回真正屬於在地的種原,有朝一日它才能再送它回家。」

台灣經濟起飛的1980年代,不少經濟作物銷往國外,攢下可觀的外匯存底,蘭花就是其一。陳虹樺成功大學蘭花中心特聘教授說:「蘭花的歷史在台灣,可以最早從1896年,台北公館地區,國蘭香販一個叫陳天音的。台灣第一位野生蘭的採集者,那植物學者是在日據時代,一個叫佐佐木舜一,跟川上先生他們採到台灣阿媽,這個台灣阿媽在1953年的時候,在美國的加州,第二屆國際花卉展獲得金牌獎,所以從此台灣阿媽,就是非常地出名。」

蘭花之后白花蝴蝶蘭,甚至是民國50到70年代,硬幣圖案主角。獲獎不斷身價翻漲、卻也讓山林野生蘭花被採集殆盡,不過它的植株抗病容易栽培,目前許多市售蝴蝶蘭品種,都是台灣阿媽的子孫。陳虹樺說:「台灣蝴蝶蘭原生種只有兩種,但是蘭科植物的原生種,台灣有四、五百種,很令人驚奇這麼小的島,竟然可以找出這麼多的種,台灣的氣候從嘉南平原,就是濁水溪以南,其實氣候非常地好。因為台灣的地形有高山,這個高山的地形適合吹花,還有大家很勤勞,很努力做育種。他們算過一年,一千個新的品種被育出來。」

台灣蘭花產業,以蝴蝶蘭的產值最高,種植面積約200公頃,占所有蘭花的三分之一,且業者利用生物技術,以組織栽培大量繁殖。陳璽鈞記者說:「組織栽培其實就是利用芽長芽的方式,也就是找到蘭花的生長點,並且取出它的梗來做繁殖,而這樣的技術在台灣非常地成熟,像屏東這個蘭園,就已經栽培出了上百種的蝴蝶蘭。」

台灣花卉產業,從1990年代開始,技術突飛猛進登上世界舞台。全年外銷花卉產值67億元,蘭花就占八成,尤其蝴蝶蘭高達46億元。陳虹樺說:「其實從2001年,整個蘭花的生產外銷的金額,一直往上一直往上,到2015年的時候也非常地高,那2016、2017年有稍微跌下去,然後2018年其實又彈上來,2019年持續上升,可是2020年可能疫情更嚴重,所以2020年可能有受到一些影響。」

2014年、2015年台灣蝴蝶蘭外銷創高峰,直逼1.9億美元,但近10年來,花卉大國荷蘭迅速搶攻歐美平價零售市場,市占率高達五成。曾經的蘭花王國台灣,如今只能屈居全球第二。許志賢麒悅蘭園總經理說:「這間就是蝴蝶蘭組織栽培無菌操作室,它是用無菌操作的方式,去複製蘭苗。」台灣如何扭轉劣勢急起直追,多年來許多蘭花業者,一改從前小農經營模式,制定出標準化生產流程,採訪團隊直擊民間蘭園,揭開神祕面紗。

許志賢說:「我們現場也有條碼,這整個是可以連貫的,有點像生產履歷表,我們就可以一路追蹤它,是哪一個源頭,可以作為我們未來選擇,在育種或是淘汰的方向。」將精準農業的概念,導入生產流程管理,透過數據紀錄,掌握花期、品質,把良率控制在九成以上。

陳璽鈞說:「蘭花組織栽培,一共分為三個階段,而這一區叫做中母瓶區,有別於傳統的設備,他們拉高了層級,使用無塵室還有防震系統等等,可以在培育的過程中,降低蘭花的汙染率。」許志賢說:「早期的蘭花生態,因為組織栽培的技術還沒出來,所以都是用育種的就是交配用果莢,那時候的量就比較少,而且是屬於私生苗,這樣子就沒有辦法做規格化的接單生產,而且不穩定。一直到後來的組織栽培技術出來以後,可以大量地去生產,就可以正式地去接單。譬如說這株花很漂亮,我們甚至可以一年,接一百萬株的訂單。」

增加產值之餘,近年來永續觀念提升,蘭花業者與保育學家,透過彼此專業技術,攜手呵護台灣原生種蘭花,也成未來趨勢。許志賢說:「現在因為植物保護法,我們不能去採集野生的那是違法的。保種中心可以把他們的果莢拿來,我們就幫他去播種,然後在我們的溫室裡面栽培,讓它在冷房開花,我們再去挑選可以適合用的商業品種。或是說拿他們原生種的花,跟我們的商業品種再去育種,這是可行的。」

陳俊銘說:「很多產業其實平常根本碰不到,那麼多多樣的蘭花,未來一定會有這樣的需求,面臨這樣的問題。可是當有機會去碰了之後,他就有Know-How(技能),就可以去應付,我覺得是非常地互相的。」

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豐富的自然資源形成多樣生態,但人為破壞卻造成劇變浩劫,野生蘭花便是歷史上慘痛一頁,如今追求產量和發展的同時,更需兼顧永續保育,等待各方合作的開花結果,讓台灣重返蘭花王國寶座。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