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婷 採訪/撰稿 徐森城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很多民眾都喜歡到宜蘭旅遊,而新的一年,宜蘭的人文風景更加美麗精彩!在壯圍鄉的古亭村,有一間老雜貨店,在年輕人的創意改造下,變成可愛的甜點屋;還有一間老舊的美髮店,則是被造成強調環保的無包裝商店。兩棟老屋,因為青年勇敢返鄉創業有了新生命,而附近的古亭國小,也因為發展特色教學,原本孩子們的柑仔店,翻身成了壯圍鄉最受歡迎的青銀共學基地。這一連串的創新與改變,如何突破傳統農村的困境,帶動地方觀光與商機,一起來看!
手作童玩,散發著古早味還有濃濃的宜蘭味。宜蘭童玩藝術家劉清海說:「這台是煙火彈珠檯,下面有一個調音的地方,它會像放鞭炮一樣砰砰。我家全數都是回收的木頭,我就給它拿起來,隨便釘一釘、裝一裝。」
輪胎行老闆劉清海,以童玩展開斜槓人生,更以藝術家身分,參與地方創生。劉清海說:「小時候沒有什麼玩具可以玩,剛好學校有這個場地的時候,我們就統統擺在這邊。」童玩館,是老少咸宜的社區遊樂場。古亭國小志工王紳佑說:「兩邊都要一樣,你要折尖的也可以,打開之後第一個動作先這樣,慢慢來沒關係我會等你,再換另外一邊。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我們往校長的方向射,好不好。」
古亭國小柑仔店,在2019年地方創生元年,成為學校的特色教學。劉清海說:「這一條魚裡面也沒有什麼東西。」壯圍的地方創生運動,以古亭國小為起跑點,前任校長黃賜福是關鍵人物。宜蘭古亭國小前校長黃賜福說:「學校不要設定在只是一個國小,它是一個社區的教育中心。挑戰少子化的危機,我們發展出用本土教育的童玩當作特色。資源整合一直是我的興趣,因為學校真的是有限的資源,要發揮無窮的力量,要透過很多創意的想法,才夠整合這些資源,當發揮出來發光發熱的時候,那種感覺是非常棒的。」
新聞片段(2011.8.30)說:「來這支給你,還有分送這個給你們喔。」電影翻滾吧阿信,片中主角的老家,拍攝地點就在古亭國小斜對角的雜貨店。新聞片段(2011.8.30)雜貨店老闆說:「這家雜貨店我十幾歲就開了,我現在77歲,也開60幾年了。」
2019年縣府推動老屋活化計畫,在兩年後雜貨舖,掛上了甜點專賣店招牌。老屋甜點店業者林眉禎說:「我們想要找一個地方,去把工作室擴大一點點,剛好我們很喜歡老屋的氛圍。」青年返鄉創業,賦予舊房子新價值,農村經濟以另類樣貌,開始活絡。林眉禎說:「以前這邊是一家柑仔店」
老屋甜點店業者劉世偉說:「小時候下課,甚至還沒下課,就想要跑過來這邊買東西。」林眉禎說:「這邊有當時的第一台電視機,所以小學生放學,或是附近的居民,在特定的時間點,會聚集在這邊,然後一起看電視。」
古亭國小畢業的劉世偉,是甜點店老闆。劉世偉說:「這邊房子有點老舊,是有歷史性的,小時候經過這邊的時候,會覺得那東西很多。」手作甜點在這裡駐點,成為社區亮點。劉世偉說:「會搭配一些在地的食材去做。」林眉禎說:「我們沒有對這間房子做太大的改變,主要是因為,我們想要保留老屋的風貌。六成的老屋原況,四成是因為營業所需,所以做變更。很多人對這間老屋的想法,是他以前來過的地方。」
木作屋頂電線斑駁牆壁,都還嗅得出純樸的古早味。林眉禎說:「房子裡面的梁跟電線,就是老房子的元素,我們把它保留下來了。窗戶部分把它仿舊,做一個新的門,旁邊的壁紙的部分,是後來我們增加一點明亮的元素,保有以前的回憶,又有一些新的想法。」
青年以創意妝點讓老屋重生,甜點店對門的舊房舍,曾經是停業多年的美髮院。老屋原屋主何俊章說:「從開基我就住這邊,我太太在這做剪頭髮的,已經沒做差不多三四十年了,年紀大了要休息了。現在就是房子沒人用,縣政府文化局就說,拿來做生意好了。」老屋無塑商店業者石玉鵬說:「像這個豆子,也是找了很多有機豆。」
美髮改頭換面精心打造,成為全宜蘭首間環保無包裝商店,。石玉鵬說:「我今天開這家店,也是有人支持有機減塑,這是我們那時候,開這家店的理念。」黑板上的咖啡品項與價格,說明小農要維生得克勤克儉,農村突圍拚經濟,務必堅持理念才能走下去。
石玉鵬說:「因為我們為了環保,所以我們也是用金屬濾網,認識的朋友也很支持,覺得要賣有機就專門替你去找有機豆,也是靠賣咖啡,來賺這間的房租。薪水就不可能了,賺得到房租跟水電,我就阿彌陀佛了。」
現煮有機咖啡香氣滿屋。石玉鵬說:「原本的屋主會進來坐,會來關心我。他對我很好,叔叔對我很好,都會來關心我,他知道我生活不容易。」層板上的透明玻璃罐裡,小農作物以裸裝,絲毫不做作的原始型態,自然呈現。石玉鵬說:「就是把這個土地顧好,支持這個理念,其實對土地好一點就是減塑,減塑不是無塑喔,偶爾用一個。平常用十個塑膠袋,你變用九個就好了,少一個也不錯啊,大家都少一個,其實就少很多。」
兩間老屋,隔街各據一方土地,各有各的風格與魅力。林眉禎說:「很多客人,希望可以在古色古香的房子裡,享用一個美好的下午時光,我們就是跟無塑商店合作,帶著我們的甜點,然後他配他的低消飲品,就可以在他們場地做內用。」林眉禎說:「其實一開始我們不認識,也是經由這個計畫,我們兩家店雀屏中選之後開始有聯絡,再來就是現在合作的關係,更熟絡一點。」
石玉鵬說:「我是覺得,校長還滿支持我們這種小店,因為是在地的,都會來實際消費支持。像我們自己種的玉米筍,還有一些農友種的果乾,校長也都會支持會買。就這樣多一個人支持,就多一份房租了。」
隔板是舊時代的窗櫺玻璃,歷史的痕跡、歲月的印記。石玉鵬說:「原本屋況很糟,連扶手也看不到,全部都封住了,這一間裝潢,基本上全部都是用老料、老的檜木。那時候疫情要隔板的時候,就用以前自己收藏的很多老料,所以老窗框就出動了。」廢棄材料善加利用,屋梁架構更顯獨特,這集合許多回憶的建築,有新世代思維,也不失濃厚的故鄉情。石玉鵬說:「這家店全部都是,自己一手打造的。」
有機這條路有些顛簸,只要遇到理念相同之士,共創環保就會成為一件容易的事。石玉鵬說:「友善跟有機農地不大,然後要靠這些農產品去維生也很難,因為也是要看天公伯,所以主業就是打零工。」壯圍有機小農石玉鵬說:「這邊就是我的有機田。」有機零化肥,小農使用在地清澈水源,滋養土地灌溉作物。石玉鵬說:「我們用的河是宜蘭河的水,你看一整排都是水鴨。」
石玉鵬說:「番茄應該可以採,你們要不要採回去吃,很好吃喔,這是小鳥牌,這種很好吃。而這邊這個基本上都是萵苣類的。」記者李婉婷說:「壯圍古亭村的兩間老房子,以縣府的老屋活化計畫為藍圖,青年創業以不同元素,讓在地生活更加豐富,而在老屋附近的古亭穀倉,農會則以裝置藝術,讓空間活化廢墟重生。」
老屋規劃設計師李慈穎說:「這兩棟老屋,其實是稍微有一點知名度。」新聞片段(2011.8.30)說:「就阿信他家在這邊而已。」李慈穎說:「這裡是電影的一個場景,所以大家提到這個地方,就會有一點印象。但一直以來沒有發展的起色,因為相關的多元的關係人口,能量不足夠把大家喜歡的甜點,結合地方的農業,從環保然後賣無塑的商品。農漁業的面向,有一種新的面貌,來帶動活化壯圍。」
走讀壯圍宜蘭創生,青年以不同思維,活化老屋,成在地觀光亮點。林眉禎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這裡,可以算是一個美麗的意外,希望這個古色古香的地方,可以把它保留下來。」石玉鵬說:「這家是不是夢我也不知道,這個太深奧了。已經做下去了,因為跟縣府大概有五年的簽約,我還有三年多,所以我一定要支持下去。」
宜蘭古亭國小前校長黃賜福說:「他們都是非常有理念、有想法的人,透過他們的成果,我們做串聯。希望促成微經濟的運作,對我們在地青年能夠回流,或者說在地能夠活化,會有很大的幫助。」把人帶進有故事的地方,彼此共好。
黃賜福說:「這幾個點連結學校,做一個微旅行套裝旅遊,或者是我們現在推的一個計畫叫,走讀壯圍慢生活,對我們這邊老化的社區,帶來活力。」劉世偉說:「西式的手法,去呈現舊有的東西。」藝術家劉清海說:「小朋友來玩我做的童玩的時候,我的點子就更多。」黃賜福說:「我們這邊沒有大型企業,也沒有工廠,對我們大自然來講是好事。但是對於我們地方經濟活動來講,是非常弱勢的。藉由這個串聯,我們發展觀光業,是不是也能盡一份,我們在地知識份子的力量。」
青年各自巧思,翻轉建築重展新貌,石玉鵬說:「這裡已經變成一個,聚會場所了。」不只延續舊時代的美好,老屋也串連生命的記憶,林眉禎說:「幫大家找回小時候,去柑仔店的一些回憶。」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