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與農夫的共生日記|棲地守護者|華視新聞雜誌

李婉婷 採訪/撰稿 徐森城 攝影/剪輯  / 苗栗縣

如果您的田裡,有許多水雉吃掉農作物,或是有石虎出沒咬走農舍裡的雞,您會怎麼做呢?這樣的假想題,其實是許多農民遭遇的難題。保護瀕危的動物和棲地,農民往往是第一線的關鍵。像是高雄美濃湖邊,就有一對夫妻,以友善農法加上不驅趕,讓水雉在野蓮田間築巢,成功孕育下一代。苗栗卓蘭,也有生態農場的主人,主動加入石虎保育行列,自主成立巡守隊。他們如何守護,人與野生動物共享的淺山環境?一起來看。

梳著油頭驕傲地在,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的種苗池,扮演模範父親的角色,盡責地孕育下一代,而小寶寶們也勇敢地陸續破殼而出,浮葉植物是牠們的最愛。美濃在地人劉孝伸和黃淑玫夫婦,在2017年拿出部分退休金,從一塊廢耕地,獨資展開水雉棲地營造計畫。

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志工劉孝伸說:「這塊地它原來雜草叢生,而且跟湖水是相通的,2017年5月20日,我們發現了一個巢位,巢位上已經有第一窩水雉的蛋。」

2022年,美濃湖畔周邊環境,總計有41隻新生的水雉寶寶,其中兩巢,母鳥選擇鄰近的野蓮田生蛋。美濃野蓮農李煥生說:「2022年,就有兩窩在我的野蓮田裡面繁殖,都是四隻、四隻。母的是生蛋完牠就走了,那時候我就想要趕走,因為有蛋到孵出水雉要23天,學會飛50天這樣就70天,我將近一季沒有種。」

美濃蔬菜產銷第18班班長李煥生,因為母鳥築巢,讓他短了一期的收成,卻也因此對瀕危物種,有了更深刻和進一步的認識。李煥生說:「那時候我們不曉得那個叫做水雉,一分地就損失2500元,算一下損失很大,所以我們最不喜歡牠在我們這裡。」

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主任陳柏豪說:「因為水雉長得非常漂亮,是一個明星物種,營造水雉棲地,讓水雉除了有一塊私有土地上的棲地外,還有一塊公有土地上的溼地。一方面可以讓水雉一直留在美濃,讓鄉親們更容易看到,這個保育類野生動物美麗的身影。也是還水雉一塊,很久以前被我們人類拿去的環境。」

每天上午時分,印度莕菜的小白花盛開,陽光提供了水域充足養分,紅冠水雞水雉,輕鬆地在食堂遊漫步,各自找尋適合牠們的菜,大快朵頤。陳柏豪說:「經營水雉所需要的棲地,是在平原上的湖沼生態系,那也是最容易被人拿來利用的空間。再加上現在菱農老化,農藥汙染等等影響之下,我覺得我們應該要繼續投入。」

美濃湖附近的水雉數量,從2017年的14隻之後逐年上升,目前觀察到的群聚量達到62隻。記者李婉婷說:「護棲地保水雉,美濃地區的野蓮農和高雄鳥會,及在地保育工作者,大家透過多方合作來共同維護,人與里山動物之間的友好關係。」

過去在灣各地的平原溼地,都有水雉出現的蹤跡,隨著農藥使用農地變建地,到了1990年代一度只剩下約50隻。20多年來,透過民間與公部門協力落實保育,在2021冬季記錄到2252隻個體,在田間活動的身影。

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志工黃淑玫說:「最近發現這批比較早回來,可是有一批,10幾隻、20隻到五點半我們都點不到名,早上早點名的時候,就發現牠們都有回來睡覺,所以現在有兩個棲地很棒,多一個棲地真的是多一分保障。」

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志工邱秀梅說:「現在有看到這一隻,這可能是2022年,我們繁殖生的小寶寶。可以看牠的胸前,比較黑的是成鳥,如果比較白頭紅紅的,那個就是幼鳥。」

美濃野蓮農李煥生說:「我們要採的時候就沒有噴藥,所以很會積蟲,牠會吃蟲蟲。我們農夫的觀點,你來築巢我浪費一期,我顧溫飽都不夠了,哪有可能讓牠築巢,浪費一期沒種,補貼根本就不夠。」陳柏豪說:「一開始,農夫會對所有進到田裡面的鳥都很反感。」

李煥生說:「那時候我根本就不曉得是水雉,鳥就是會危害我們的作物,我們就會用鞭炮去驅趕。現在每一種鳥,我都很少去趕牠了,因為牠不吃也活不下去,以後我退休了我沒有種野蓮的話,我想要當鳥學會的志工。」

陳柏豪說:「漸漸地可以接受水雉是在幫他們除蟲,只是除蟲的過程中,不小心會折斷一些野蓮的葉子,造成一些損失。首要是先讓野蓮,可以跟水雉友善掛在一起,學習官田那裡的菱角產業,也可以有個友善水雉野蓮誕生,或許有機會可以讓水雉替野蓮代言,讓水雉來服務在地人。」

苗栗果農陳菊英說:「我們這裡就是產業道路,專門載水果的產業道路。」苗栗卓蘭的范錦堂和陳菊英夫婦,30多年來,始終秉持友善農法栽種水果。苗栗果農范錦堂、陳菊英說:「這就是我們的果園,我們的芭樂要套袋,因為農藥很毒。我們的芭樂如果做友善農法,它的表皮就不漂亮醜醜的,不過現在的人還沒辦法接受醜醜的。」

直到這幾年他們才發現,果園裡有好多野生動物會來光顧,原來黑夜白天,都有石虎出沒的身影。典型淺山地形加上飼養雞鴨,等於為石虎,敞開了美食餐廳的大門。

記者李婉婷說:「為了了解果園生態,究竟會有哪些動物來這裡走動,部分農民在農田裡面,裝設了自動照相機,就能發現里山動物,在這裡活動的足跡。」陳菊英說:「這就是穿山甲的窩,牠一直找一直往裡面挖,挖看有沒有螞蟻可以吃。」

苗栗一直是石虎的重要活動區域之一,2019年有學者保守推估,全台可能只剩下300至500隻。棲地開發,遭到人為破壞與環境壓力,成為影響族群數量的關鍵。

陳菊英說:「這裡看到有山羌的便便,山羌下來我們芭樂園吃草喔。」陳菊英說:「常常在整理的時候就會發現到。」苗栗果農范錦堂說:「發現有山羌,就會注意地看。」

陳菊英說:「這是石虎協會幫我們做的,圍這個雞舍的鐵網,雞被吃掉,雞被吃掉有拍到石虎叼著雞走。」陳菊英說:「我們的雞越來越少,人家問我們說,你的火雞怎麼沒有叫了,我們兩個才發現,我們的公雞不見了。有一天牠就一次吃了兩、三隻,我們也沒轍。」

陸續減損了約30隻家禽之後,才發現兇手就是石虎,而陳菊英也以農民身分,領了第一份的生態薪水。陳菊英說:「我們一向都是做草生栽培,只是不知道我們的動物有那麼多。至少林務局的補貼,他的獎勵給我們一些鼓勵,我們這樣子做是對的,會來跟我們共生共存。」

雞舍經過補強,石虎不再侵擾,因為認同保育的重要性,他們號召社區成立巡守隊,守護淺山環境。陳菊英說:「比較麻煩是,每個月要去換電池換記憶卡,剛開始的時候很緊張,不知道怎麼換,不是記憶卡掉了就是電池掉了。」

陳菊英說:「看到別的農地,有一隻白色的石虎,他們說變種石虎。每次看到我就跟我老公講,你看他們的生態有夠豐富,我們還輸他們一截喔。

農民友善對待棲息在田區的瀕危生物,附帶的是農產減收,現實當中,可能會面臨入不敷出的問題。美濃野蓮農李煥生說:「一虧本就是一、二十萬,你要怎樣說服其他農民,很簡單啊,你補償補到一、二十萬就可以了。」

林務局保育組科長石芝菁說:「通案沒有辦法大開支票,讓大家接觸入門之後,我們找出這些有心農民,他們遇到的問題,他們遇到的樣態,這樣我們才可以把制度的層次,設計得更清楚。」

農業生產者與在地居民,從善的角度出發,成為代替全民管理土地的,棲地守護者。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志工劉孝伸說:「2022年,水雉遇到的是兩位好人,但是不見得所有的野蓮農,都有這樣的想法。」李煥生說:「水雉也是會危害我們,但是他們講保育類的,我們就慢慢地接受牠。」

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志工傅鑫喜說:「棲地的環境水中植物環境營造好的話,繁殖的成功率就會很大。」黃淑玫說:「野蓮田就在步道的旁邊,水雉都在這裡飛來飛去,就像現在這樣成群飛來飛去,那如果變成夏羽不是很感動。」

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良性互動,透過生態獎勵,加強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力,未來不只彼此共好,期待友善環境明天會更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