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監獄重生 點亮一盞燈|為家鄉做一件事 |華視新聞雜誌

葉郁甫 採訪/撰稿 邱勇賓 攝影/剪輯  / 嘉義縣

您對嘉義的印象是什麼呢?嘉義,是台灣第一座建成的城市,但歷史悠久的老城,卻因為人口流失,使得城區風華不再,在地文史也逐漸被遺忘。文化工作者葉哲岳,透過展覽活化嘉義監獄,包裝成時尚青年旅店。老聚落的再造改變與重生,也順勢帶動年輕人返鄉熱潮,甚至外地青年,也選擇嘉義成為第二故鄉。葉哲岳和在地青年團隊,如何為家鄉做一件事,重新點亮一盞燈,繼續來看。

從日治時期到1990年代,嘉義市東區舊監獄的舍房,在歷史長河中,靜靜橫亙一個世紀。獄友在病舍留下什麼訊息,依照APP互動系統的提示,訪客實地踏進診療室找出線索。實境解謎情境語音說:「我是陳仕一編號70124,已經在這座監獄裡頭三年了。」

越獄風雲蠢蠢欲動,下一步往哪裡走,這是台灣田野學校執行長葉哲岳,點亮嘉義的文化工程。台灣田野學校執行長葉哲岳說:「舊監獄來講,它本身已經沒有收容受刑人了,所以我們就思考說,它在城市裡面這麽重要的一個位置,它有沒有可能,以前是大家出獄的時候永不回頭,可是現在變成,希望大家光臨,可以再進到這個地方來。」

輔仁高中社會科教師彭慧媛說:「藉由這樣的一個活動,能夠讓他們在現實的歷史場域裡面,去反思比方說受刑人的人權問題。因為在課本上,可能跟他們講到的監獄,他們都無法想像。輔仁高中學生說:「這個我沒有玩過,第一工廠在那裡啊,最旁邊。」

參加校外教學的在地高中生,拿起手機,準備探索囚犯的內心世界。輔仁高中學生說:「成語很難耶,它說大智若愚的成語,找出八組成語,兩兩之間有重疊的文字,什麼意思。輔仁高中學生陳立楨說:「我們有解英文單字然後成語,要到處找線索,然後逃的地方都會有哨崗,有人看著,所以其實是逃不成功的。」輔仁高中學生江忠叡說:「有一關,是透過講電話的方式,知道就是他外面有姐姐,可以幫忙照顧。」

在古蹟裡闖關,學生重新認識這個「嘉」,歷史課的下一堂是工藝課。台灣田野學校專案經理劉品嫻說:「等一下大家會一起合力,做成一隻貓咪的姿勢。」一起用正方形木塊,堆疊出一隻跳躍的貓,因為過去舊監獄的空中巡邏通道,叫做貓道。舊監獄周邊,如今為數最多的住客,正巧是浪貓。

劉品嫻說:「其實我們會希望他們帶回去的,是對這邊的印象,而不是帶回去的,可能只是他們做了一個木製品。我們還是希望,可以藉由製作的過程中,去了解聚落的故事,也希望他們真的在離鄉前,有一個機會可以真的認識自己的家鄉。」

導覽員「小Q」劉品嫻,真正的家鄉在新北市,在嘉義大學主修美術,研究所畢業後,因緣際會,她成了新一代的嘉義人。劉品嫻說:「當初是小葉老師,一個簡單的邀請,問我有沒有想要來社區裡彩繪壁畫,慢慢發現自己的美術的天分,跟一些學習到的技能。不只是單純的作畫,這一條路可以前進,其實可以轉換成,很多不一樣的方式。」

異鄉人成了本地人,想為新的家鄉,留住更多過客。台灣田野學校總策劃尤姍姍說:「其實設計展本身就是一個,對旅人做城市宣導的展覽,那時候我們就想說,舊監獄的圍牆,它大門其實應該要敞開,就像一個城市歡迎旅客的形式。監獄它除了以前,曾經是關人以外,它如果不是監獄的形式,它其實滿適合變成一個居住,或停留的空間。就像我們,要跟一個城市產生關聯,你就要住下來感受這個城市,所以設計展的時候,我們就把它變成一個,舊監青年旅店的概念。」

舊監青年旅店形象短片說:「哈囉,歡迎光臨舊監青年旅店,這是你的房卡,我們這邊請,謝謝。」舊監獄在2021年的台灣設計展,一度化身為青年旅店,年輕思維和文史,碰撞出璀璨火花,這股創意,來自尤姍姍返鄉的心境投射。

台灣田野學校總策劃尤姍姍說:「我之前在上海的工作,服務的是比較品牌,做的事情都跟切身的生活不太相關,所以會覺得都飄在空中,不太確定自己做的這麼多事情,為的是什麼。那我就回來,不是說有多大影響力,但你會覺得做這件事,好像真的跟自己的生活,是有關聯性,我覺得這件事滿重要的。」

創造一個回「嘉」的理由,實境解謎接棒,旅店精神不打烊,舊監獄活化的點子,是他率先捲起袖子。台灣田野學校執行長葉哲岳說:「以前的作品,都是因為專案而產生,但是設計完之後就必須離開。我35歲的時候思考說,有沒有個城市我可以定著,然後持續在這個城市裡面去努力,也可以看見它的成長。

一身黑色工作服,葉哲岳自稱「工頭」,來自台中的他,長期投身社區再造工作,在2015年選擇定居嘉義,如今他也想為家鄉做一件事。台灣田野學校執行長葉哲岳說:「現在看到的這個地方,就是監獄就是日式宿舍,就是眷屬以前住的地方。因為三十年來,眷屬慢慢搬離這個地方,也沒有新的人入住進來,所以現在的屋頂,因為年久失修,或是因為下雨漏水,就整個坍塌掉。現在看到的植物,這是已經整理過,之前那個植物就長到快要一層樓高,所以那時候整個環境都還滿衰敗的。」

當地居民葉碧珠說:「我們剛入住時附近都有人住,竊賊都會來這裡偷鋸東西,反正哪一間沒人住就鋸哪一間,通緝犯就躲在這裡,現在可能還在關嚇死人了,我就是被闖空門我才會怕。」

台灣田野學校執行長葉哲岳說:「我以前更黑,頭都理這樣穿工作服,我剛來的時候試著要跟這邊的媽媽建立關係,跟她打招呼,然後我看到媽媽的表情就很緊張,我就再笑一笑說,說張媽媽我們要來這邊做什麽事,靠近的時候,她就跟我說你不要再過來,因為她以為我是受刑人,」

可愛的誤會開啟話題,也成了老城市活化的助力,因為人口外移,失去光彩的舊聚落有了新亮點。記者葉郁甫說:「如果把文史活化,也當成一場闖關遊戲,那嘉義舊監獄只是其中一張地圖,整個嘉義市還有很多場景,等著去開發跟探索,這路途上會需要夥伴來帶領我們,來我們一起去鳳梨會社逛逛,咱們走。」

復古霓虹燈看板亮起,位在市中心的仁愛市場,老嘉義人熟知的鳳梨會社,榮景重現。葉哲岳說:「社區的長輩,還有一些國小的小朋友,在這邊聚會寫功課,就會在這邊聚集。我們現在看到後面這幅壁畫,其實就是社區跟藝術家,大家共同去做創作的,因為以前是鳳梨的加工廠,做罐頭的,所以透過這樣去呈現,以前這邊的生活的樣貌,跟以前加工出口的情形。」

廢棄加工廠,重生成為文化集散地,他們在暗處點燈,這道光也照向了嘉義精忠社區,閒置的國防醫療站。精忠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文俊說:「剛開始我們接手的時候,發覺說這個醫療所,是一個社區的治安死角,所以我們跟小葉那時候說,這裡一定要整治起來。」葉哲岳說:「如果說是以社區的活化,有一些大家覺得很習以為常的地方,我們都很希望通過改造,讓它變成不可思議的地方。」

為老舊城區注入活水,他們感受到了家鄉正在改變。輔仁高中社會科教師彭慧媛說:「本身在從事這樣的教育現場,我會覺得很多嘉義的孩子,對於這塊土地,他的認知其實是非常非常淺的,他們都會說,嘉義只有火雞肉飯。」

尤姍姍說:「2020年回來嘉義之前,我好像沒有主動跟別人推薦過嘉義,我從來不會跟我朋友說來嘉義玩,因為我不知道玩什麼,我自己從來沒有在嘉義市遊玩,我只把它當成回來,會見到媽媽爸爸的地方。」

根據統計,嘉義市的總人口數,26萬2千9百多人,是1998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產業凋零地方留不住人才,在地認同跟著薄弱。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說:「地方創生的關鍵都在人,我可不可以從對家鄉的認同歸屬後,能不能去創業,有沒有這個機會,有沒有好的環境,這種生態其實對他們來講,可能更重要。

為家鄉做一件事,他們行動,影響更多新一代的嘉義人。劉品嫻說:「我很常跟我爸媽在講話,要回嘉義時,我都會跟他們說我要回家了,然後我爸媽都會說,你是要回租屋處吧。我就想其實對我來說,那個家也是家,這個家其實也是另外一個家,因為畢竟我在嘉義的時間,其實也算我人生的三分之一了。」

葉哲岳說:「故鄉,對我還沒來到嘉義之前,其實我還滿迷惑的,因為我會覺得故鄉,到底是你居住最久的地方叫故鄉,還是是身分證最後寫的是故鄉。35歲到嘉義之後,我會認為是,你當下想要為這個地方努力,跟共同在這邊找到一個美好的地方,就叫做故鄉,嘉義是我現在認定的故鄉。」

文史記憶不塵封,他們以創意為名,燃起對家鄉的澎湃熱情。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