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沿佐 採訪/撰稿 盧松佑 攝影/剪輯 / 台南市
您聽過大灣這處地名嗎?這裡出產的花生糖遠近馳名,同時這個地方,也是台南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位於台南永康區的大灣,開發歷史可追溯到明朝鄭成功來台時期。當時由在地9大家族,所形塑的三合院建築群,以及傳承數百年的信仰文化,造就台南大灣的獨特風貌。這些年因為不敵開發衝擊,在地文化似乎出現了斷層危機。2020年,北漂青年歐雨鑫決定返鄉,他號召有志一同的夥伴,辦刊物,串聯在地景點,設計闖關遊戲,要告訴遊客,家鄉的巷弄間有什麼精彩故事?在地青年如何再現社區活力?透過鏡頭帶您前進南台灣,展開一趟深度旅遊,體驗大灣
南台灣的午後,驕陽似火,路面熱氣蒸騰,一群遊客化身冒險家,準備展開一場探險行動。文化解說員劉家仰說:「歡迎大家來到南灣境聖巡北極殿,南灣境聖巡北極殿其實是台南永康,在南灣里這邊的一個角頭廟,那什麼是角頭廟大家知道嗎。」
這天他們的任務,是深度挖掘台南大灣在地歷史,負責導覽的解說員,是熟悉廟宇文化,人稱永康金城武的劉家仰。劉家仰說:「總是要有一個名號比較好闖蕩江湖,反正我們講久了就自己的,然後也沒有人反對,我們就拿起來用。」劉家仰說:「我們講的角頭,現在很多人以為它是負面,但其實不是。角頭這兩個字就是一個區域,所以角頭廟指的是這個區域裡面,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在地文化地景和地方發展密不可分,瞬間成為穿越時空,探索歷史風華的重要場域。劉家仰說:「這邊是宋江陣的兵器,其實南灣宋江陣的起源非常地早,大概是清朝的時候就有。」
聽完歷史,繼續前往下一站,內行人必去的推薦景點。劉家仰說:「雖然南灣很小,可是它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可以介紹給你們。」劉家仰說:「到囉,到我們最特別的地方,叫做水冰,語水冰水冰,其實就很像我們在說的泡泡冰。在地人最厲害的吃法不是單吃,而是加在古早味紅茶裡面,其實古早味已經夠甜了,然後水冰還是很甜,非常有台南人的感覺,就什麼都要甜。」
劉家仰說:「大灣以前曾經很繁榮過,所以它留下很多歷史遺跡。例如說我們在講夜市,大家知道台南夜市很有名嘛,大大五花大五花對,其實夜市最早最早的發源,有一些學者認為就是大灣這個區域。」
記者陳沿佐說:「台南大灣地區的開發,最早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鄭時期,時至今日,當地還是保留著,許多精彩豐富的文化印記。這幾年有當地青年,舉辦名為巷弄探險的小旅行,希望大家來到這裡,在彎彎曲曲的巷弄裡,好好地發掘專屬大灣的歷史記憶。」
大灣是台南永康區一處地名,分為東西南北中,由7個里集結而成,這個區域,西接台南市區,南通歸仁,是台南最早開發的地方之一。大灣坐擁地利之便,這些年來快速發展,大量外來人口移入,讓在地記憶漸漸變得模糊。北漂青年歐雨鑫,在2020年決定返鄉,和夥伴一起為家鄉做一件事。
大灣返鄉青年歐雨鑫說:「我是從小在這邊出生長大的,在回鄉之前,我是在台北做社區營造推廣工作。那時候其實會覺得,好像我都在介紹別人的家鄉,或是幫助別人介紹他的家鄉,那對自己的家鄉,其實是沒有這麼了解。」
大灣返鄉青年林竹方說:「我國中畢業之後,高中就念市區的學校,我對大灣真的沒有那麼認識,我認識的距離,就是從我家騎腳踏車上學的這段路。我自己本身的工作,是做文化類型的推廣工作,我也知道雨鑫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我們兩個雖然只有一點點的力量,可是可以從我們自己開始,讓更多人認識大灣。」
和台南市區的繁榮相比,大灣並非熱門景點,如何吸引遊客造訪,成為返鄉青年的首要課題。歐雨鑫說:「我們在大灣生長的時候,都很好奇大灣為什麼叫大灣。以前的人發現這裡有個水淵,所以他們會叫淵,淵的台語叫做灣。」
大灣的歷史起源,在活潑有趣的問答間娓娓道來。歐雨鑫說:「大灣的起源跟大灣廣護宮有關係,大灣廣護宮這邊,以前的暱稱叫做王公廟。王公廟是因為這邊拜王公爺,那你知道王公爺是誰嗎,王公爺這邊就是拜廣惠聖王,廣惠聖王祂本名叫做謝安。」
大灣廣護宮主任委員張龍泰說:「廣護宮到現在,差不多有300到400年了,已經有很久的歷史。目前來講大灣算有7個里,我們以大灣廣護宮為主體。」台南市永康區東灣里里長李明堂說:「這7個里長如果有紛爭,有什麼問題沒辦法解決的時候,我們就叫爐主來上香擲筊,請示神尊王公爺作主,王公爺答應好我們就好。」
雨鑫和團隊成員串聯在地景點,精心設計闖關遊戲,成功喚起民眾好奇心。台南市永康區西灣里里長李元慶說:「以廟宇做文化的保存是最好的,尤其有年輕人要來參與,這是很好的現象。」歐雨鑫說:「我們大概30歲左右這個世代,其實對家鄉感到陌生,然後如果想問不知道問誰。我們的角色有點像是,希望幫大家把好奇的東西,整理給同樣想知道的人,用比較輕鬆的方式來認識。」
穿梭在巷弄間,不時轉個彎,每一處轉角都有意外驚喜。歐雨鑫說:「這裡是大灣戲院,大灣戲院已經荒廢滿久了,我媽媽年輕的時候有來看過戲,他們說以前這邊,是演二輪電影的戲,然後中間都會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廣告。」
斑駁的電影看板,復古味十足的售票口,細說大灣曾經盛極一時的繁華過去。劉家仰說:「以前大灣有一個很有名的俗諺,叫做永康出菜脯大灣出美女。也就是說永康出產菜頭,可是大灣因為非常繁榮,有錢人很多,就像現在講的台北城,台北人比較會化妝比較漂亮,所以大灣出美女。」
歐雨鑫說:「我小時候是一個不會走巷子的人,都是走大馬路,所以我看到都是新的建築,新的透天厝。直到有一天,我繞進巷子之後發現,裡面有三合院,有一些我沒看過的建築,沒看過的廟宇,開始我就會想要帶著跟我一樣,不太走巷子的人來走進巷子。」
遊客陸秀儀說:「我自己是大灣人,我也是崑山國小、大灣國中,可是好像不會真的去探究巷弄內的一些,比如過去的歷史。滿開心有這個活動,好像比較有底氣說,我們大灣也是很有背景的這樣子。」
藉由別出心裁的小旅行,讓大灣居民重新找回對故鄉的自信,行銷觀光的絕佳利器,還有在地美食。記者陳沿佐VS.在地小吃業者王陳富美說:「(阿嬤請問一下這是什麼),在來米做的肉粿(肉粿喔,你這間開多久了),差不多50年了喔。」
香Q軟嫩的肉粿,淋上
六年級生鄭琇文,是土生土長大灣人,她看見雨鑫對故鄉的熱情,決定以行動支持,盡一分心力。歐雨鑫說:「這個是我們在地飲料店的老闆,是我從小喝到大的飲料店。有一次辦活動的時候叫飲料,我就跟她說是要辦一個介紹在地的活動,然後老闆娘聽了覺得很讚,她就說她要贊助我們喝飲料。」
合作夥伴鄭琇文說:「大家可能是台北來的,台中來的,高雄來的,可能到台南就是國華街、正興街,很少會來大灣,除非要來買花生糖。可是我覺得只有來買花生糖太可惜了,大灣有很多值得探訪的地方。」
返鄉青年齊心和在地合作串聯,努力找回故鄉旺盛的生命力。歐雨鑫說:「這個是我們去年年底,跟草莓大福合作推出的大灣在地桌曆,我們幫它訂了名稱踅大灣,就是可以在大灣繞繞,然後認識大灣的地景。比如像1月,我們放了大灣廣護宮,算是大灣的起源;2月,因為我們需要買伴手禮,就會選擇大灣的花生糖一條街。」
合作夥伴陳韻涵說:「因為老闆其實他也是北漂之後,再回來台南這邊的,他也可能對這份土地有認同感,所以希望把他從小到大,所感受到的東西,可以傳導給大家知道。」他們守護家鄉的美好心願,跨世代攜手延續大灣記憶,成功在故鄉激起漣漪。
歐雨鑫說:「主委、總幹事還有前主委你好,我們是轉個灣,轉個灣是在介紹一些大灣的歷史文化,打算要帶一些跟我們年紀差不多,20歲到40歲的一些年輕人,認識大灣這個地方。」
大灣聖雲代天府主委李坤煌說:「不管是說古厝、人文之類的,你們可以在大灣走很久,你們轉個彎要轉很久才能出去。我認為年輕人,要了解地方文化是很好的,你有認識之後你才會關心,才會想要參與,這樣地方才有希望。」
大灣返鄉青年林竹方說:「過程中我們有請台南一位,算是饒舌歌手叫做阿雞,他有一起帶我們在地居民,去認識大灣之後,幫我們寫出一首大灣的歌。」林竹方說:「可以有更多在地凝聚起來,為自己的家鄉自己生長的土地,做這樣子的事情,我覺得很好。」
歐雨鑫說:「我們其實最期待的是,在地人可以去認識家鄉,跟甚至是願意出來,投入我們這樣子的行動。」林竹方說:「這些聚落其實都還看得到,它一直以來的生活軌跡,我希望可以大家為了大灣,多停留一點時間。」
回鄉之路或許充滿挑戰,但他們秉持信念堅定同行,轉個彎也同時看見,故鄉最美的風景。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