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香港一九九七系列(一)回歸與宿命(四)

綜合報導

  在中共的阻撓下,香港對民主跟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尤其民主畢竟是一個現代社會要安定發展的根源,正如之前的分析報導,香港在九七之後,很難有民意的出頭天,而這是不是會對香港民眾整體的生存發展利益,造成嚴重的傷害呢?未來香港三百六十九天的挑戰何在?他的展望是喜是憂?是悲是樂?

  未來的香港會是什麼樣的社會呢?,如同今天一般的世界性金融中心,有著嚴謹的法制基礎,萌芽的民主制度,蓬勃的經濟活力,還是在民主體制整個崩潰之後,民眾紛紛向外移民,社會安全與福利體系持續瓦解,經濟也呈現著倒退衰頹的現象,所有人都不希望出現後者,而期待香港能夠持續的是一顆耀眼的東方明珠,散發出無比的光彩,在目前中共不斷阻撓香港民主改革進程的情況,後者將出現的機率卻大得許多,因此目前在九七大限只不過一年的時間下,香港所面臨的挑戰實在是前所未有的艱巨,而前程展望也必須更加戒慎恐懼。

  香港遠東評論評論員秦家聰認為,在未來的時間內,英國政府的影響力將每下愈況,而中共影響力則日益增加,使得從今天起的未來幾年裡,香港民眾「失去自由」的可能性也將會陰影愈來愈大。

  九十年代雜誌總編輯李怡,則從特區行政長官,以及臨時立法會的即將產生,來觀察香港未來將如何回應所必然面臨的挑戰,他的看法與秦家聰很類似,也認為未來香港的民主政治將趨向倒退的途徑發現,甚至連人權的保障也會日益艱困,公務員及高級公務員以及警務的流失,都會使得香港整體的安定趨向於不確定,前途的確十分嚴峻。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是不是香港民眾對於民主的要求太高,以致於與中共的期望之間,出現了太大的落差,最終才形成這種雙方幾近「零和遊戲」的互動與發展,是不是只要壓抑一下香港民眾的民主要求,或者期待中共更開明開放一點,就可以減縮雙方因為落差太大而形成的僵局,對於這種看法,香港學者鄭宇碩大不以為然,他認為香港對於民主的要求其實並不高,對於未來自由會受到約束也早有心理準備,所以未來不應當出現零和遊戲式的互動局面。

  如果依照鄭宇碩的看法,未來或許在香港民眾的「自知之明」,以及「自我節制」之下,香港未來還不致出現兵敗如山倒的民主崩潰局面,而可以在一方節制,一方面也不為己甚的情形之下,在既有的民主基礎上求其漸進的發展,問題是香港民眾或許會因為歷史的無奈,而不得不壓抑自己的要求「委屈求全」,但是中共是否會,「不為己甚」的放鬆箝制香港的作為呢?對於這個疑惑,廖光生從以往香港選舉的角度來觀察,他發現中共在以往香港選舉當中,幾乎是完完全全的滿盤皆輸,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中共是否還有「讓香港民主制度漸進發展」的肚量,就很值得考慮了。

  如果依照廖光生的看法,只要中共不放手,那豈不又會呈現零和遊戲的僵持狀態,有關這個令人憂心的發展,廖光生卻再提出了「中共最終也必須妥協」的看法,他認為只要香港不是「搞獨立」,不是對「大陸主權的挑戰」,中共還是必須要給香港民主發展一個呼吸的空間。

  未來中共不但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必須給香港民主發展一個可以伸展拳腳的空間,而且由於香港本身對於大陸所具備的影響支力點,更使得未來兩岸三地互動中,台、港的民主意識終將對大陸產生潛移默化的功能。香港立法局議員張文光就指出,九七之後香港仍然會支持大陸的民主運動,新一代的香港民眾,也會為自己去爭取更多的民主自由。

  知名的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就認為,未來香港在兩岸三地的互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因為香港「回歸」之後,就將正式成為大陸對外的一個最主要連繫管道,只要香港本身未來不會走向崩潰的道路,那麼就可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都能夠發揮從中連繫,產生互動的重要角色。而到了那個時候,其實香港所面臨的挑戰,所帶起的兩岸三地互動,最主要的還是得靠,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四、五十年來,所累積的雄厚民主基礎,藉香港這個來轉運輻射的中心點,來射進大陸的每一個角落中,香港立法局議員劉慧卿,就對台灣的民主發展有著深刻印象,而希望香港民眾能夠學習效法。只要台灣與香港能「民主連線,共榮發展」,香港就有機會贏得九七民主發展的挑戰,則九七是否是大限?則可能會有一番新的氣象和新的看法了。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