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深打之切?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體罰在現今強調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之下,一直是很敏感的話題,在教育部的明文規定當中,體罰是禁止的,不過根據了解,全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學,實際上都有體罰的情形,為了杜絕校園體罰的濫用,和減少校園衝突事件的發生,日前教育部草擬了一項辦法,同意學校可以對違規重大的學生,實行打手心這種暫時性疼痛的處罰,不過這項草案公佈,卻引起了反對體罰教育人士的抗議,認為這是讓暴力在校園合法化,雙方各持理念,一時難以控制,到底什麼是暫時性疼痛,而這項管教辦法是不是對愛的教育的反挫呢?

  在學校,被老師打手心,相信是許多人都有的經驗,而這項行之已久的處罰,通常也被視為無傷大雅,不過,最近「打手心」卻成為熱門話題,甚至引發社會各界對「體罰與否」的爭議,六十八個民間團體還提出聯合反對聲明,質疑教育部在「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的草案當中,通過了學校在學生違反重大情節下,可以以打手心的方式,對學生身體實施「暫時性疼痛」的管教,到底「打手心」和「暫時性疼痛」是不是體罰?,這項草案又是不是大開教育的倒車呢?

  按照教育部的說法,「暫時性疼痛」是為了杜絕校園體罰氾濫,和化解校園衝突的積極做法,值得一試。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引導學生向善,「打手心」的管教方式到底是面對現實,還是悖離事實,是解決校園問題,還是製造校園暴力示範,似乎難有定論。

  當各界對「暫時性疼痛」的方式,爭議不斷時,身為當事人的學生和家長,他們又是如何看待「打手心」的問題呢?這項引發各界看法歧異的管教辦法,到底實際內容是什麼,依照草案當中規定,學校在對學生實施「打手心」之前,要先符合十項原則。儘管這項辦法執行與否,權在學校,不過單就辦法的實際效果而言,還是意見分歧。此外,草案中規定,由第三者來執行「打手心」的管教,也引發了正反不同的看法。

  反對者認為,開放打手心,是對教育理念的棄守,不但無效,反而會帶來社會「打人是合法」的錯誤示範,但是贊成者則認為,暫時性疼痛只是眾多管教方式之一,對現今校園衝突和體罰氾濫,都有遏止功用,應該嘗試,無論孰是孰非,希望經由公開討論,能夠讓問題越釐越清。

  以教育立場而言,愛的教育始終是人類追求的真理,期望有一天,我們能走出暫時性疼痛的階段過程,回歸到永恆的教育之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