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為您導讀的是《倫敦金融時報》社論,戰爭留給央行的艱難選擇。烏俄戰爭爆發後,歐股面臨拋售潮,其實不只歐洲央行,而是全球央行都面臨戰爭不確定因素的考驗。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最新的一篇全球社論,他的標題寫得非常白,他說戰爭留給央行的,是一個非常兩難的決定,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越來越沒有答案,這種情況之下各國央行面臨的,是比2021年更艱難的處境。
文章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其實所謂的central bank或中央銀行的起源,來自於歐洲戰爭,當時透過中央銀行的紓困,讓不同的國家能夠以最低的成本,藉由很好的credit,去得到暫時補助的funding,來贏得戰爭的優勢,不過隨著從去年開始,供應鏈的中斷還有物價上漲,造成了通貨膨脹陰影,中央銀行本來的機制,其實變得有一些失能,甚至沒有辦法去解決現在的問題,然後進入2022年,我們看到戰事的延宕,給全世界又帶來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變數。
第一個就是,對於歐洲和西方世界來說,其實歐洲當然首當其衝,所以我們看到其實繼Fed之後,英格蘭銀行跟ECB,現在都面臨了一個,要做決策的關鍵過程,到底是不是要持續升息,升多少升的頻率又怎麼樣,都變成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當然美國相對來說,因為它本身還是一個美元體系,美元可能受到的衝擊沒有那麼大,但是歐洲我們看到Lagarde,不過是說了一段話,說其實ECB的職責,不是去縮減歐洲各國之間的利差,結果義大利的國庫券就被拋售了,第二個變數就是來自於,金融市場的溢價的效果,事實上我們看到,俄羅斯戰爭發生之後,其實歐股就被拋售得非常地凶,所以很多歐洲的國家,其實都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今天其實全世界央行,面臨的是一個,原物料上漲經濟衰退,利率不停上升,又有戰爭不確定因素的,一個完美風暴,在這樣的過程裡面,各國央行確實一個頭兩個大,現在你說要找到一個最好的決策,基本上是很難的,沒有好的決策只有更難的決策,這就是全世界央行,現在面臨最大的一個困難,我們看到台灣的央行,最近也在浪口風尖上面,很多人也在問,央行你到底要怎麼去應對,當然台灣現在看起來各方面還OK,可是其實你很難自外於,全球的經濟體系內。
所以各國央行的下一步動作,確實會影響台灣央行的動作,間接也會影響到台灣的產業發展,我們不得不嚴肅面對,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倫敦金融時報》的一篇全球社論,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