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你的家園被侵佔了

劉英欽 杜廣奎 報導  / 新北市

  為了逃避擁擠的水泥森林,很多人都把家從市區搬到了郊區,以便享受更多的綠地,與完整的公共設施,郊區雖然比較不方便,但生活空間比起市區來講,還是舒服得多,不過如果運氣不好,購買的時候,優美環境也許過一陣子就整個變了樣,空地也許被佔用,公共設施也可能沒有兌現,像這樣子的例子不少,但很多人由於缺乏法律知識,或者是社區的住戶不能夠團結,以致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權益受侵害,不過汐止台北小別墅的住戶,卻不願意如此,他們和建商、地主已經抗爭了一年多。

  四月十一日,汐止「台北小別墅」一百多名住戶代表,前往台北縣政府陳情,抗議社區內已經使用了十幾年的公共設施,竟要被人以違章建築舉發拆除。四月十六日,社區居民又以人牆車牆、水泥牆,堵住社區大門,不讓建築公司在社區裡面,兩處斜度很大的坡崁地建蓋大樓,這個曾經在民國七十九年,榮獲全國模範社區第一名的美麗社區,為什麼會在建村十幾年之後,爆發出這麼多問題呢?

  這兩處山坡地合計大約一千多坪,看起來坡度確實相當陡峭,目前轉手取得土地所有權的長安建設公司,正打算在這裡分別蓋七層和十層大廈,居民認為其中弊端重重,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權益。

  依照縣政府建管課江課長的說法,雜項執照和建築執照一併核發,讓建商同時施工是於法有據。而在地質探勘方面,建商也提出資料,證明確實進行過探勘工作,但是因為負責核發建築執照的政府單位,只負責書面審核,而類似地質探勘的技術問題,完全仰賴建商所聘的建築師來核鑑,因此通常建商都把安全的問題,歸結成工程問題處理。

  這個案子另一個衝突點,來自土地的轉賣,原始建商葉松年將名下十三筆保留地,全部轉賣給長安建設,長安建設再向縣政府申請建照,準備施工,因此面對居民的抗爭,他們也有話要說。對於這樣的說詞,居民認為是建商利用法律上,對善意第三者的保護,來為自己謀利。

  除了坡坎地增建的問題之外,社區內使用了十幾年的公共設施,即將被拆除改建,也是另一個複雜的問題。

  所以擁有土地所有權的地主,在法律上已經無法再有使用權的情況下,卻私下向建管單位檢舉報拆,企圖把公共設施用地恢復為素地,再度拿回使用權,而社區居民在抗爭之餘,卻也拿不出合法的建築執照。

  這種建築業者的違法漏洞,卻要全體住戶來承擔,當然是不公平的,台北小別墅目前面臨的兩大問題,可能也是大部分社區的問題,以下我們就把問題綜合地更明確,也許你會發現,自己也是受害者。

  台北小別墅在民國六十九年,以丙種建地建設完成的時候,建蔽率大約55%以上,早已經超過法定的30%,而當初居民放眼還可以看到的空地,包括道路、公共設施用地、山坡地和畸零地等等,並不完全是法定空地,一直到空地被轉賣,公共設施要被拆除,居民才發覺這些地不是屬於地主,就是屬於建商,甚至還有部分國有林地,這些土地現在隨著地價飆漲,所有權一一回歸,使用權也一一被收回,原本規劃完整的社區,不得不被分割瓦解,當初台北小別墅的居民,遷居到荒僻的汐止山區,為的就是逃避水泥森林,追求人性化的空間,如今社區內的公共空地和公共設施,眼看著竟然要一一淪陷,甚至連社區內的道路,都不屬於自己,每一戶人家只剩下自己四面牆壁內的所有權,這種情景怎麼不令人氣憤。有人合法行事,有人依法辦理,但是權益受損的民眾怎麼辦?

  台北小別墅的居民,因為有社區意識,而把這些問題浮現出來,事實上,全國不知道有多少社區,存在著同樣的問題而不自覺,負責推動這一次抗爭活動的,台北小別墅社區委員會主任委員俞大川,語重心長地建議。

  委員會的成立是一個社區,能不能健全運作的關鍵,一樣位於汐止的一個新建社區,就提供了相當成功的範例,該社區成立不久,居民就接掌委員會,推選十五位急公好義的委員,組成完全符合民意的委員會,委員當中臥虎藏龍,匯集了各方面的專業知識,其中還有兩位法律專家,在一年召開六十幾場會議裡,大家腦力激盪,奉獻心力的結果,除了保障所有的土地權益之外,還向建商要到了,將近二千萬元的公共設施補助經費。

  這個社區提供了一個,社區意識成長的良好範例,從具體而切身的權益問題開始,凝聚共識,在不斷地共同努力裡,培養感情,共創家園的理念,就會逐漸成形,有越來越多的人,從都市水泥森林逃離出來,想要追求一個人性化的空間,和傳統溫馨的鄰里關係,因此在社區居民,和建商糾紛頻傳的時刻,你必須打贏這場家園保衛戰,才能擁有真正安定,完整而美好的家園,否則你將再度被關進水泥牢籠裡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