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5 18:26

迎接「後頂大計畫」的挑戰之一 發表論文VS世界排名

如果用心在研究上求取進步,相信學術良知不會讓學者虛偽、造假,壞了自己名聲。故「後頂大計畫」的推出,雖不必凸顯發表論文數量,仍該深化論文的內涵。
教育部5年500億元的高教相關預算,即將在明年底用罄,新規畫5年期「後頂大計畫」,預計普及分配給90至100所學校,總投資金額拉高到800億元,然而這項草案披露後,並沒有得到太多掌聲。

關於「後頂大計畫」釐訂,教育部只簡單說明,過去拚論文、排名等作法,已經出現若干不正常現象,導致教授抄襲、製造論文等惡果,未來計畫將不會凸顯發表論文、世界排名地位等指標。

如果把話講白一點,「後頂大計畫」所提出的800億元,是由現有158校大專校院競爭,現今推動的拚世界100大的「頂大預算」明顯被取代,讓人質疑原本拚100大的頂大,變成600名以內學校都分得到預算。

只是學術論文與世界排名,在「後頂大計畫」裡真的那麼不重要嗎?看看國外例子,可能不是教育部所想像的。

以學術水準與教育水平來看,東南亞印尼絕對在台灣之後。可是半個月前,印尼政府卻要求,各國立大學教授應積極參與學術活動,特別是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若未來發表國際期刊論文數量未達標準,將減發教授專業津貼。

印尼高教及科研資源總司長阿里(Ali Ghufron)還說,這項措施是為了保障及增加高品質的大學師資,並不是對各校教授的威脅,還希望各大學校長監督學校教授們的研究表現。

換句話說,印尼的積極作為是要為人師者,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爭取露臉機會,最後目的是讓學校在全球排名可以往前走。

台灣的做法,卻是過猶不及的自我捨棄。在學術地位上,台灣豈可自外於國際學界,此刻該檢討的不是論文數量,而是學術論文的內容,是不是提出可以讓其他國家學者眼睛一亮的研究成果。

如果用心在研究上求取進步,相信學術良知不會讓學者虛偽、造假,壞了自己名聲。故「後頂大計畫」的推出,雖不必凸顯發表論文數量,仍該深化論文的內涵。(三之一)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