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國內大專校院最新科系數量,外語系所超過九成為英語,政府需要的東南亞語言人才卻少之又少,這樣的語言人才培育方向,政府應該協助大專校院了解各種語言的就業市場分析,避免教育失衡現象。
教育部在10月公布國內大專校院最新科系數量,從98學年度到103學年度間,外語系所已高達221個,只要科系使用的語言,卻是超過九成為英語,至於政府南向政策需要的東南亞語言人才卻少之又少,現階段只能依賴外籍配偶幫忙,這樣的語言人才培育方向,再一次曝露教育失衡現象。
台灣大專校院的語言學習之所以傾向英語體系,主要是國內早期對外發展的地方就是以美國為主,於是學習英、美語成為重要選向。然而這樣的選擇,在全球蛻變成地球村時,全球使用中的語言,常用的至少超過100種以上,並不是英語系是唯一。
如果以語言的使用人數來判定主流與否,超過13億人口使用的華語,絕對不遜於英語使用人口,只是科技發展下的網際網路使用語言,仍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讓眾人以為只會懂得英語即可闖天下,其實這是坐井觀天的想法。
以歐洲為例,即使財經上的統合讓歐元成為共同貨幣,可是各國語言並不統一,包括法、德、西、俄等國家都堅持自己國家語言優先,即使商場上往來,英語雖可溝通,但懂得當地語言,才是談判最佳利器。
再以國家積極發展的南向政策為例,除了我們懂得的日文以外,泰文、印尼文、印度文等,也都有上億人口在使用,而這些語言國家的民眾卻未必懂得英語,所以識得其中語言三昧,絕對優於無法溝通之人。
有學者建議,英語雖是全民都要會的外語,但外語人才的培養仍必須採取「專業+英語+東南亞語(少語種)」的方向;而且擴大英語系教授功能,如何讓各科系學生能開口講英語尤為重要。
如果對於語言學習傾向英語政策,無法再深化與改變,不再考慮專業方向,至少政府應該站出來,協助大專校院了解各種語言的就業市場分析,以迴避培育人才出現供過於求,這不是1、2年可完成,但這就是政府現階段該做的事。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