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訓練成渴望 疫情下運動員如何維持身心狀態?

日常訓練成渴望 疫情下運動員如何維持身心狀態? | 華視新聞

石學儒、吳嘉倪、楊人熹、鍾晨沅

【專題記者石學儒、吳嘉倪、楊人熹、鍾晨沅綜合報導】運動員在賽場上揮灑汗水、努力拚戰,最後風光站上頒獎台,接受眾人的喝采。頒獎台下,艱苦的訓練在運動員生涯幾乎永不停歇,「不管是哪種運動,對我們來說都很需要所謂的『手感』。」身障桌球國手林姿妤說道,唯有透過日積月累、不斷地練習,才能使他們維持良好的比賽狀態,迎接一場又一場賽事。

然而,5月份台灣爆發新冠肺炎嚴重社區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19日宣布將全台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為了配合密閉空間禁止群聚的政策,運動場館、健身房等場所都必須關閉,為體育界帶來極大影響。例如中華民國棒球協會(以下簡稱棒協)原定組隊前往墨西哥參與西元2021年奧運棒球最終資格排名賽,爭取前進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註一,以下簡稱東奧)的門票,卻因為苦無集訓棒球場,最終棒協只得忍痛退賽,令許多球迷失望不已。

「距離比賽時間不多了,但明知道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卻沒辦法實際演練,更多的是擔心。」三級警戒至今都待在家中的身障桌球國手田曉雯擔憂地說道。長時間未進行正常訓練,對運動員而言不論是心理狀態還是身體素質都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

賽場上,運動員需要強大的身心條件,才能獲得好成績,進而贏得勝利。他們應當如何在疫情時代下面對自身的擔憂與不安情緒?政府又該如何在防疫與訓練間取得平衡?

:本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原定於2020年舉行,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延期至今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地點仍在日本東京。

運動員兩樣情 非國訓中心選手找嘸所在訓練

距離東奧開幕式僅不到兩個月,已確定取得東奧資格的選手如戴姿穎、郭婞淳等人,大多在位於高雄市的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以下簡稱國訓中心)備戰,訓練也持續進行,並未因這波疫情打亂進度。

神情專注地盯著前方標靶,射箭選手們氣勢十足地拉起長弓,反覆射擊、練習,為求能在比賽場上「一箭入魂」。射箭國手洪晟皓表示,除了發布三級警戒後,選手及教練、體能訓練師等不可離開國訓中心外,選手的訓練並未受到太多影響,「其實藉此(限制出入)也算是一個最後衝刺的機會,讓大家靜下心來,畢竟奧運算是最大的比賽,不能鬆懈。」

然而,並非所有選手都能在此時進入國訓中心訓練,部分即將代表國家出賽的運動員以及大學校隊選手正因缺乏訓練場館,只能待在家中,無法正常訓練。運動員去年因疫情失去了國際比賽舞台,但在台灣尚能進行訓練;如今國外逐漸解封、賽事恢復,台灣卻正巧為了防堵本土疫情關閉運動場館,「正常訓練」反倒成了許多運動員最奢侈的渴求。

儘管有心想練習,但礙於場地限制,選手們活躍於賽場的精彩畫面如今似乎只能當作美好記憶,不斷回味。「跟別人打(桌球)當然是沒辦法,而且也沒有球桌,所以我就只能自己拿球拍揮揮拍。」林姿妤無奈地說。

洪晟皓分享,射箭場地通常為戶外且需要一定面積,疫情期間,若非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這種特殊場館,選手可能難以練習。(拍攝地點非國訓中心) 圖/詹湘淇攝
運動場館關閉 選手久未訓練心態受影響

埋伏在底線的高砲塔射手一接到球便毫不猶豫出手,三分球命中!國立政治大學雄鷹籃球隊隊長張鎮衙今年風光拿下109學年度富邦人壽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男一級冠軍賽MVP,但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遭逢嚴重疫情,球隊停止訓練,球員各自回到家中躲避疫情。「前幾個禮拜覺得好爽喔,都不用練球。」這是疫情剛爆發時,張鎮衙最真誠的想法。然而時間一久,他便覺得坐立難安,「覺得有點廢,身體沒有動反而不舒服,好想回去練球。」他說道。

不只校隊運動員的練習步調被打亂,即將代表我國出征2020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帕運)的選手也面臨相同問題。眼神緊盯球桌上蹦跳的白球,左手霸氣正拍扣球殺得對手措手不及。她是已取得今年帕運桌球女子單打TT10(註二)資格的田曉雯,同樣期待著為國爭光、刷新個人最佳成績。但自從全台進入三級警戒後,他平時在學校練球的場館隨之關閉,田曉雯只得回到位於屏東縣琉球鄉的住家。他苦笑著說,自己已經一個月沒有打球,「這是我休最久的一次,過年也沒有休這麼久。」帕運在即卻遭遇練球空窗期,田曉雯也十分擔憂,他說:「覺得滿有危機意識的,因為不能練球是滿大的困擾,也會對球生疏,很擔心自己到時候比賽的表現。」 

田曉雯的雙打搭檔林姿妤在6月初前往斯洛維尼亞參與帕運資格賽,可惜最終因傷勢影響,再加上5月三級警戒後缺乏訓練場館,導致他無法正常練球,未能取得帕運門票。對此林姿妤除了表示遺憾,也認為賽前三週的備賽期難以正常訓練對他造成極大衝擊。林姿妤分享,運動員不論賽事規模大小都必須練習,有練習才會「安心」。他說:「因為都待在家裡完全沒練習,其實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狀態如何,一直很擔心,但越擔心就越對自己沒自信。」林姿妤表示,這樣的心理狀態嚴重影響自身表現,「整個不自信的感覺都有影響到,實際去比賽的狀態大概只有平時水準的一半。」他無奈地說。

台灣運動心理協會理事長張育愷建議選手調整自身心態,他說:「不是只有你在環境條件等狀態100分的時候,你才能做訓練,這樣只要條件變差,你的內心永遠都是憤怒的,當你一憤怒、不高興、情緒負面,你就沒有辦法正視現在應該做什麼。」因此他提倡運動員調整心態上的「基礎值」,例如當前狀態只有90分,運動員若能坦然面對90分的情況,就可以靜下心來看待所要面臨的問題與賽事。

二: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也被稱為身障奧林匹克運動會,110年8月24日至9月5日將在日本東京舉行。由於參賽者皆為身心障礙者,賽事會將身心障礙運動員分為不同級別。以桌球為例,TT10為肢體障礙中最輕微的級別。

來自國立高雄大學的田曉雯目前為女子單打TT10世界排名第五,今年夏天他即將代表我國出戰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圖/吳嘉倪攝
居家訓練成效有限 選手狀態下滑恐難調整

礙於訓練場館關閉,選手只能進行居家訓練,在家中沒有球桌、沒人能陪練的情況下,田曉雯只能使用藥球、彈力帶等器材強化體能。他苦惱地說道,因應高強度帕運賽事,自己近期原先預計新增發球戰術並調整動作,都需要教練在一旁指點,但疫情打亂所有計畫,選手們失去訓練的場館,目前他僅能透過與教練視訊的方式,由教練告知該做哪些練習,並親自監督。從前的「例行公事」如今變得困難重重他分享練球對選手的重要性,「只要新增戰術,就得實際演練,這樣在比賽的時候才敢運用出來。」田曉雯說。

而居家訓練對於籃球運動來說,因比賽過程體力耗損較大,成效十分有限。「體能上會有很大的差距。」張鎮衙談到,雖然教練團目前以視訊方式監督球員在家中自主訓練,如加強腹部核心肌群,或是做徒手動作等。然而受限於空間,球員無法居家進行短距離衝刺的練習,而這正是提升籃球員爆發力及肌耐力最有效的方式。張鎮衙提到,若一段時間沒有進行短距離衝刺訓練,體能將會急速下滑,對於球員在球場上的表現影響很大。

政大雄鷹籃球隊體能教練王昱中談到,體能訓練大致可分為力量、耐力及速度三個部分,「若這週球員沒有訓練到其中一塊,下週的體能表現一定會下滑。」因此,碰上這次疫情,球員無法於校內體育館正常訓練,王昱中便只能安排適合在家中進行的體能練習項目,盼能盡量維持選手的狀態,讓體能下滑速度不要過快。

另外,張鎮衙認為在家自主練習,運動員易有怠惰心態,他舉自身球隊平時練習狀況為例,球員在體育館做重量訓練時,身旁會有教練督促,若動作錯誤可及時修正。但於家中進行這些項目,除了動作修正有難度外,球員有可能因偷懶而做得不確實,「每個訓練就少做個一兩下,教練也不會知道。」如此一來,重量訓練的成效便大打折扣。

張鎮衙雖為球隊中的優秀射手,但他也不免擔心太久沒有進行正常訓練,會大大影響運動表現。 圖/張鎮衙提供

待疫情趨緩,如何於短期間內幫助球員恢復疫情前的運動水準,成了王昱中需面臨的難題。以籃球運動最重要的體能為例,他表示,評估選手體能指標的方式有很多種,如短距離衝刺、來回折返跑等,每位球員狀態不一,復原速度便不同。此外,王昱中還需觀察選手是否能將體能訓練的成效應用於球場上,「有些選手可能在體能項目的測驗拿到很高分,但在球場上會與對手碰撞,也要進行衝刺與投籃,體能下降的幅度很快,導致球員在場上會顯得無力,這些狀況都要透過實戰來觀察。」他解釋,選手要完全恢復狀態,短則需兩、三個禮拜,長則可能達兩、三個月之久。

疫情增出國參賽負擔 政府成選手強力後援

如今部分運動員在台灣因疫情面臨訓練不全的窘境,卻無法成為缺賽理由,面對即將到來的國際賽事,運動員努力進入最佳狀態,而教育部體育署和國際賽事主辦單位,也為確保選手活躍於賽場之時能兼顧健康安全,盡全力制訂防疫配套措施。

月初甫自斯洛維尼亞返國的林姿妤分享國外防疫經驗,「除了飯店跟球場,你哪都不能去。」他表示,國際比賽很認真在做防疫,不論選手居住的飯店或訓練場地,主辦方都盡量避免不同國家的球員接觸。此外,他提到此次出國期間,每兩至三天就需做一次快篩,且不只外國選手,本國籍也須配合檢疫,將選手染疫的風險降到最低。

在國內,體育署也陸續安排準備出國參賽的選手們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洪晟皓表示,國訓中心的選手已在4月中旬施打第一劑疫苗,15 日也已接種第二劑。至於疫苗副作用是否會影響選手訓練,林姿妤直呼:「我真的覺得蠻痛苦的!」他回憶起打完疫苗當晚,自己出現頭痛、發燒、四肢無力、肌肉痠痛和畏寒等症狀,「發燒就是間斷間斷這樣,整個晚上都在發燒,燒到受不了就會去吃退燒藥。」他心有餘悸地說,幸好症狀只持續大約一天,否則會影響到運動員的練球狀態。

為減少奧運選手出國競賽的負擔,體育署將針對防疫相關費用進行全額補助,包括PCR篩檢、疫苗接種和防疫旅館入住等。此外,運動員在國外比賽時,體育署會提供N95等級以上的口罩,以及防護衣等裝備,教育部體育署全民運動組專員陳思瑋說:「希望透過接種疫苗,和完整的防護裝備,讓大家都可以安全地參賽。」他表示,體育署也將提高醫療保險額度,當運動員不幸染疫,可以透過保險請領相關醫療費用。每位運動員都盼望在賽場上過關斬將,然遇到新冠病毒這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只有在政府單位配合與協助的情況下,才能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讓運動員全意投入賽事之中。

出國搭機前,林姿妤做足防護措施,穿上全套防護衣,外加口罩、護目鏡與手套。 圖/林姿妤提供
專家籲運動員正向思考 變動時代成就自我價值

「訓練」本是運動員維持良好體能與手感的不二法門,他們原可以大顯身手,在場上展現長年以來的努力,但疫情當前,防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失去訓練場所的運動員亟需關照。田曉雯提到,目前他進行體能訓練所使用的器材都是由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以下簡稱總會)無償提供,他表示很感謝總會提供資源,也期盼接下來總會和體育署「喬」出練習的場館。對此,陳思瑋表示,體育署現正與地方政府和國訓中心進行協調,希望屆時能讓帕運選手在原縣市使用完整的場地,或進入國訓中心備戰。

「(疫情)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對,所以很可能會產生錯誤,或是不必要的麻煩。這些不熟悉的環境所引起的波動,一定會大大影響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張育愷表示,疫情出現已是不可逆的事實,他鼓勵運動員嘗試一些「心法」,將疫情帶來的變動視為常態。「心情會起伏是因為我們認為它不應該發生,可我們心理老師的建議就是讓運動員大概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如果知道發生甚麼事,你就不會害怕,然後專注在真正重要的比賽場上。」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至今已一年有餘,影響國內外無數運動員的日常,儘管疫情帶來許多不便,運動員也隨著時間慢慢調整好心態,張鎮衙說:「疫情全台灣都知道它的嚴重,現在就是暫緩,等有好轉後,再來重新調整我們的狀態,目前就是好好休息、不要急。」至於7、8月份即將登場的東奧與帕奧,選手們也表示,期待在防疫措施完善的情況下,自信地登上最高殿堂,為國爭光。「很多人支持我們,我真的覺得很感動。」田曉雯感謝所有給運動員鼓勵的機構與群眾。

張育愷則認為,疫情時代發生的變動,都將是運動員生涯特別的過程,對於所有正在邁向榮譽的選手,他給出「完成自我、最高價值」的八字箴言,殷切地提醒道:「我講的不是得到冠軍、得到金牌,我講的是追求的過程,這就是最高的價值,堅持不懈,這個過程才是運動給予人最感動的時刻。」

台灣運動心理協會理事長張育愷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持續關注疫情下運動員的身心理狀態,他鼓勵運動員調整心態,全力面對賽事。  圖/張育愷提供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