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8 20:00

「種田阿爸」開鐵牛車 邊開邊賣米

戴恩加、黃彥齊  / 宜蘭縣

你可能聽過農民架設粉專販售農產品,卻沒聽過農民開鐵牛車賣米。居住在宜蘭縣員山鄉內城村的稻農曾繁宜,三年前為了觀看飛進稻田中的螢火蟲,開始種植無噴灑農藥的友善稻作。此後兼差作社區導覽員的他,在駕駛鐵牛車的同時,也以「面對面」的方式,向遊客販售一年多前兒子出生時創立的米品牌「阿爸的米」,而去年他在自家成立的友善碾米廠,也吸引村內友善小農前來,碾出健康無毒的米粒。


曾繁宜平時除了種田,也兼差作社區導覽員,經常駕駛鐵牛力阿卡,介紹內城的生態及歷史。

種田的開始 期待螢火蟲到來 

六年前,曾繁宜的父親過世,為了照顧母親,他回到宜蘭。「我返鄉不是為了種田,會種田是因為受到朋友的影響。」三年前,曾繁宜看見朋友傍晚帶著兒子來到田間聽蛙鳴,發現朋友的兒子能分辨不同種類的蛙鳴聲。朋友解釋道,以自然農法種植稻作後,一些生物漸漸來到田間,這令曾繁宜心生感動,「原來不噴灑農藥、不施肥的自然農法,能吸引動物、昆蟲返回大自然」。

「為了看螢火蟲,就在宜蘭內城這邊開始種田。」曾繁宜說,以前還在台北工作時,就很想看螢火蟲,自從看見朋友的稻田引來生物,他希望自己也能因為種田,看見螢火蟲的到來。「一開始只有晚上看得見,到現在,有時白天也會看見幾隻螢火蟲飛來家附近。」三年前開始種稻的曾繁宜,體會到當環境品質逐漸改善,生物會用「返回」傳達牠們對土地的信任。

曾繁宜與妻子在兒子出生那年創立米品牌「阿爸的米」,名稱述說著他當上父親的喜悅。

友善稻田 環境指標生物造訪

事實上,曾繁宜並非全職農夫,而是以半農半X的方式,在平時擔任之餘,來到田間種稻。三年來,他為了徹底落實自然農法,連用以治福壽螺的苦茶粕也不噴灑,而堅持於每天傍晚、凌晨氣溫涼爽之際,到田裡親手撿福壽螺,避免苦茶粕對其他生物的傷害。這不僅使他的稻田吸引螢火蟲前來造訪,就連只出現在優質水域環境的虎皮蛙和白腹游蛇,也成了田間常客。

「很佩服曾繁宜用手撿螺的方式管理稻田,畢竟一個人要在三甲多的地上手撿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去年轉為全職稻農的曾繁宜友人游勝淵表示,若沒有辦法撿得很乾淨,有可能損失大約兩成的稻作收成;不過,儘管有好幾次面對收成欠佳,曾繁宜仍笑笑帶過,繼續堅持友善耕作。

說到無噴灑農藥、無施肥的自然農法,曾繁宜認為:「友善農業的目標,是希望有越來越多人做,而不是我一個人越做越大。」他希望藉由種植友善作物,帶動更多人一起來經營同一塊土地,為家鄉的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正是因為現在宜蘭有越來越多農民加入友善耕作的行列,曾繁宜有感地說:「以前很多人會覺得種田很寂寞,但現在因為有更多友善小農一起種田,一點也不寂寞,大家會彼此照應、幫補。」他也說:「雖然友善耕種得不到附近老農及慣行農夫的認同,但我還是會堅持不用除草劑、不灑農藥。」

曾繁宜至今已種有三甲多的稻田,希望未來能逐漸擴增稻作面積。

直接面對客戶 開車導覽也賣米

三年前務農之初,曾繁宜選種最易入門的水稻,「看別的農夫怎麼種,就跟著去學、去種。」他提到,從第一年僅種五分地,到今年已種有三甲多的地,過程深感最難的不在於學會種田,而在於行銷稻米,「幸好有一位能幹的太太,可以幫忙設計販售稻米的廣告文宣。」儘管曾繁宜創有臉書粉絲專頁「種田阿爸」,但他表示,粉專並非販售「阿爸的米」的主要管道,鐵牛力阿卡才是。

鐵牛力阿卡是宜蘭內城社區特有的觀光車,自二OO五年起,由傳統農用的鐵牛車改裝而成,內城社區理事長簡裕鴻說:「改裝是為了帶動內城社區的農村文化發展,吸引外地遊客認識、體驗內城的農村生活。」兼差作社區導覽員的曾繁宜,輪班駕駛鐵牛力阿卡時,總會親口向遊客介紹自家種植的「阿爸的米」,他說:「直接面對客戶、向他們介紹,能讓他們在真正了解友善環境的意義後,購買無農藥稻作。」

曾繁宜成立的友善碾米廠,不僅方便自己和附近小農使用,也希望藉此碾出品質良好的米粒。

友善碾米廠 帶動自產自銷

除了種田、駕駛鐵牛力阿卡,一年前,曾繁宜也利用自家倉庫成立一間友善碾米廠。「為了從日本進口精良的碾米設施,我們拜託朋友投資、上網借錢,最主要是希望自己和附近的友善小農,都能碾出品質好的米粒。」曾繁宜的妻子賴亮儒說道。「這台碾米機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只碾『無農藥』的稻作。」曾繁宜和妻子期望碾米機的出現,能穩定小農自產自銷的運作模式,也能促使更多小農加入友善耕作的行列。

由於碾米機耗材、損壞的速度快,不到一年時間,機身已有三處破損;再加上碾米所賺來的利潤幾乎為零,曾繁宜偶爾會感到沮喪,認為碾米廠經營的成果失敗。不過,賴亮儒深信:「正是因為他蓋了這座碾米廠,附近的小農也一起來碾米,而當這些小農來的時候,我相信我的小孩就在這個很平靜的鄉村裡,看見許多從都市回來的工程師、建築師,為了環境願意種植友善的稻作。」

「之所以支持先生務農,是因為支持他『友善環境』的夢想。」賴亮儒提及,曾繁宜過去在職場上辛勞忙碌,這三年因著半農半X的生活,得到了放鬆、喘息的機會。除了精神上的支持,賴亮儒也經常與曾繁宜討論農事,她說:「因為種田,我們夫妻經營家庭的向心力被凝聚起來。」

曾繁宜經營的稻田因為無噴灑農藥,雜草容易大量生長。

從稻作到生活 友善精神延續

今年五月,曾繁宜開始捐贈友善耕作米至宜蘭內城國中及國小,期望能藉此減輕偏鄉學校孩童的用餐經費負擔。他說:「種植友善稻作,不只希望對家人有好處,也希望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面對下一步務農計劃,曾繁宜期望能在自家附近,另外蓋一座穀倉,提供附近小農烘稻後冷藏稻種的空間,除了避免新鮮、無農藥作物遭受蟲害,也確保其後續能以最佳品質進入碾米廠。

目前仍屬於半農身分的曾繁宜,也希望將來有一天能成為全職農夫,他說:「當發現種田可以讓我很享受,也保護到大自然,我覺得繼續種田是一件值得的事。」秉持著快樂種田的心態,曾繁宜儘管生活忙碌,仍將持續透過鐵牛力阿卡,向來訪遊客訴說著關於友善小農的故事。
延伸閱讀

種田阿爸 - 無農藥、手撿螺「阿爸的米」

米米之音 農夫KO福壽螺系列友善耕作-曾繁宜(螞蟻)

鐵牛力阿卡遊內城

員山內城社區「鐵牛力阿卡」 找回農村古早味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