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佾錚、陳俊元 / 台北市
二Oㄧㄧ年的日本福島核災,讓台灣原先爭論已久的核能安全再次成為全民關注的議題。沒有核電廠的台灣真的能實現嗎?恩吉歐社會企業透過學習型旅遊,帶大家前進鄉鎮認識再生能源,尋找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可能性。
|
恩吉歐尋找台灣各鄉鎮市可利用的再生能源,並且透過學習型旅遊,將台灣再生能源的優點呈現給民眾。(圖片由恩吉歐提供) |
政府與民間的橋樑恩吉歐社會企業創辦人高茹萍,過去曾經在在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工作,她認為解放知識、開放學習社區大學是孕育非政府組織(NGO)很好的土壤。除了能夠成為公民參與的公共場域,更可以集結關心社會議題、社會運動的人才。她相信,在台灣參與非政府組織(NGO)的人所形成的社會力,是引領台灣、撐起台灣很重要的力量。然而,在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中,她不僅從社會議題中看見台灣的困境,同時也發現台灣政府在推動政策時,總和民間團體形成對立關係。
高茹萍說:「政府和民間都在同一條船上,我們前進的方向是一樣的,一旦雙方不協調,整艘船必定會搖擺。」於是,二O一三年她成立了恩吉歐社會企業,將過去因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結識,支持與關心非營利組織的的夥伴們都團結起來,希望可以扮演民間非營利組織、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成為一個公民參與的平台。
公益 旅遊 改變「我們可以在一個舒適宜人的環境中,一同勾勒台灣的夢想。」高茹萍笑著說。起初在和全國各地社區大學對社會議題的交流中,他們發現台灣有許多美麗的景點,都因為政府的經濟發展,而成為遭人遺忘的失土。例如台東的美麗灣,因為國光石化的開發案,導致潮間帶的污染並造成白海豚棲息的問題。於是恩吉歐便提出「公益、旅遊、改變」的理念,設計了許多學習型的旅遊,想要尋找可以兼顧經濟與環保的可行性。
到二O一三年底為止,恩吉歐一共設計了十二場的學習型旅遊,地點包含桃園、宜蘭、苗栗、屏東、南澳、東澳等,平均一個月一場,一人一次收費一千五百元到二千元不等。以桃園市觀音區為例,帶領民眾參觀豐富的埤塘文化,同時結合客家族群的古厝與當地的荷花餐。並非一般人所熟悉的消費型旅遊,而是著重於認識再生能源的學習型旅遊,帶著民眾親自到現場勘查,幫助他們建立再生能源的相關知識,也協助他們看見台灣再生能源的可能性。
再生能源先驅 建立友善環境然而,就在二O一四年民進黨前任主席林義雄以絕食的方式,促使政府宣示「核四封存」以後,恩吉歐和德國在台協會與德國經濟辦事處合辦了一場「NGO再生能源論壇」。在當時,德國國內的再生能源佔比已達百分之二十五點八,甚至宣布將會於二O二二年走向「非核家園」。高茹萍說,台灣優良的天然環境,非常適合發展再生能源,「連高度依賴核能的德國都能做到,擁有全世界頂尖風力發電設備的台灣,為什麼不可以?」但政府的態度不積極,所以再生能源的發展也很不友善。「在全球前十五名的優良電力發電中,台灣就佔了十四名。」
於是恩吉歐開始朝向台灣再生能源的推動,並於同年七月成立了「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除了致力於在各鄉鎮社區,尋找有意願推動再生能源的夥伴之外,也拜訪各縣市政府,期望能夠為台灣尋找再生能源的可能性,建立一個綠能的友善環境。
|
談到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可能性,高茹萍充滿自信。 |
積極倡議 延續理念
二O一五年恩吉歐舉辦能源議題倡議的工作坊,講師包括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京明,以及前德國經濟辦事處總經理孔榮等。同時,也多次舉辦記者會反對核能政策。恩吉歐社會企業助理劉亭均說:「其實再生能源的本質是優良的,問題是在政府與民間的溝通上。」而恩吉歐就是那之中最重要的溝通橋樑。
因此,自二O一五年三月開始,高茹萍與其團隊拜訪了雲林縣農業處長張世忠及建設處長林長造等人;四月則是拜訪新竹縣政府國際產發處長沈又彬、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長林建宏等;也在五月時拜訪桃園經濟發展局長張昌財,與台中市低碳城市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黃崇典。期望能夠透過再生能源的倡議,將民間團體與專家的意見納入,建立政府與民間的有效溝通,並達到社會共識。
恩吉歐自許在未來也能成為再生能源管理顧問公司,協助政府推動再生能源發展,並串聯各地非營利組織,同時結合社區推動能源自主,與企業建立再生能源資訊平台。恩吉歐社會企業實習生王暄雯說,過去父親想在家鄉發展再生能源,但因為缺乏專業,導致過程不順遂,因此加深了她對再生能源的興趣。現在的她,代替父親對台灣的再生能源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未來,恩吉歐也期望延續學習型旅遊的舉辦,將目前的探勘成果與當地社區、政府,還有企業相互合作,讓台灣人民能夠平衡營利與環境保護。高茹萍說:「太陽大的地方,我們就可以發展太陽能。如此一來,太陽能板的相關維修產業等也能改善就業問題,創造工作機會。」更別談再生能源還不只太陽能一種,「那麼多好處,那我們為什麼不做?」
延伸閱讀
恩吉歐社會企業官方網站 恩吉歐社會企業粉絲專頁 社企流-恩吉歐社企:發展再生能源 政府應帶頭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