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柔歆
「樸活小舖」創辦人周端政先生,為了讓更多台灣在地生產的小農,一方面能維持生活,另一方面也能繼續從事生產,創立「樸活小舖」農產品平台,親自尋找友善環境、產品優質的台灣小農,為他們做包裝與推廣的行銷工作,並取得台灣安全農法認證,讓消費者可以吃得安心。同時也與不同機構合作,進行產品包裝代工,提供弱勢族群工作機會,成為社會企業。
樸活小舖的創辦人周端政,因為身邊有許多在農產及畜產領域的朋友,他察覺到台灣有許多用心生產的生產者,包含農民、畜產或水產,生產者卻常常覺得這行工作做下去難以維持生活。為了改善這個問題,周端政在二〇一二年正式創立了「樸活小舖」,希望透過這樣的平台,為擅長農業領域的生產者,進行配銷和行銷的工作,將生產者與消費者串連起來。
樸活小舖的產品強調「樸實生活,親近在地」。周端政說:「我們東西的包裝不是很華麗,只講求有功能性、樸實的包裝。」他希望產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強調產品在地生產的理念,在生產過程中,能夠讓農民有收益,也能讓土地越來越好。
創立初期,樸活小舖將產品路線定位在低溫畜產的商品,包含肉品的生鮮及加工,為了保持這些肉品的新鮮度,需要許多配套的設備,像是低溫冷鏈配送、倉儲。這樣大型的產業鍊模式,需要大規模的團隊來處理,從飼養、飼料、認證,到運送、屠宰、分切,最後分裝、配銷,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由於銷售和成本無法平衡,第二年就損失了三百萬。在這樣的損耗下,周端政決定暫停冷鏈產品,將產品路線改為常溫產品。
樸活小舖的產品包括龍眼花、手造黑糖等等,周端政說:「我們這個行業跟農產比較相關,所以會跟天氣有關係。」他提到過去曾有將包裝準備好,並推出商品預告,沒想到因為天氣的變化,讓產量大量縮減,最終商品無法交貨的狀況。
周端政說:「有些農夫無法到外面參與銷售,因為他生產的區域是很偏僻的,從市區開車進去需要兩個小時的山路,平常照顧家裡、忙碌耕種,根本沒辦法到外面賣東西。」因此,樸活小舖扮演中介的角色,與農民保持深切的互動,給予足夠好的利潤,讓他們能夠繼續生產好的農產品,並配合做檢驗及認證,確保產品的品質。
「即便有人推薦,我們也會花時間和農民接觸。」周端政希望和農民交流,暸解對方的個性、價值觀和生產狀況,約半年到一年,才會決定是否合作。在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周端政也會親自到農戶參訪,查看這些農作物的狀況,觀察產地的生態環境,他說:「昆蟲是誠實的,如果這個地方灑藥,昆蟲是不會來的。」
二〇一五年,樸活小舖與幼安教養院合作,請院生進行代工的工作。位在苗栗的幼安教養院,是心智障礙者的住宿教養機構,院生包括做早期療育的小小孩、成年人和老年人,院長林勤妹說:「即時他們很慢,但我們有信心。」用尊重、包容、愛、關懷、專業的宗旨,協助院生的工作和生活。
樸活小舖與餐飲班的院生合作,請他們製作手造黑糖的分裝及包裝。不同院生分工不同工作,有些人負責裝袋、有些人負責封口等等,老師也會做輔具幫助院生的工作,讓他們可以從代工中,得到成就感。林勤妹說:「我們的孩子也很快樂,因為這個代工,他們有零用錢,可以買他們想要的東西,存錢完成想要出去玩的夢想,看到代工孩子們就會很快樂。」
「其實一開始沒有想過成為社會企業,直到被邀請參加了逢甲大學汪浩老師的社會企業論壇,才知道樸活小舖在做的事情叫社會企業。」對於誤打誤撞成為社會企業,周政正說:「社會企業就是人與人之間多為對方多著想一點。」樸活小舖作為整合者,為生產者、消費者、庇護工廠著想的心,透過支持在地生產者和提供代工機會給弱勢,為社會付出一份著想的心。
採訪側記
在採訪過程中,周端正先生分享了許多產品製造的過程和趣事,像是龍眼花的製造過程,搖花後挑出雜質,最後曝曬;和到農戶家拜訪時,用甜滋滋的甘蔗汁,沾在香蕉上變成脆皮香蕉等等。從這些有趣的故事中,我看到他對台灣小農和食品的一份心力,也因為他本身是個美食饕客,更能暸解想要吃得美味和健康的心情。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樸活小舖牽線 小農生產 弱勢代工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