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瑄、林至柔 / 彰化縣
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與雲林水產養殖業者產學合作,將理論結合實務,研發出雲端水族箱。透過這套智慧水產生態養殖循環系統,讓水族箱裡的生態維持平衡,成功復育柔軟管孔珊瑚和具觀賞價值的海水魚,又有節水的功能,對自然生態可謂一舉兩得,也符合「精緻農業」的農業新時代。
明道大學應用科學院院長劉程煒說,精緻農業學系課程中,在探討台灣農業發展時,發現台灣少子化的現象已經影響到農業發展,因為農業從事者平均年齡不斷升高,卻沒有青年繼承,每位農民所負擔的土地面積也不斷擴大,所以就有了與業界合作的想法,將台灣有名的半導體事業結合農業,發展出能夠節省人力資源的智慧水產系統。
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何秉岳教授說,研發智慧水族箱一開始遇到許多困難,因為智慧水族箱主要觀測的重點即是水生動物存活率以及水質情形,但許多設備需要是防水的才能進入水族箱內,於是研發出更多高階設備,並與許多不同領域的人士接觸,才完成這項發明。
精心設計後的循環系統,加入遠端操縱、監控介面、感測裝置,飼養人員可以透過雲端接收水質數據、自動投餌、遠端調節水質和燈光,亦可即時透過網路攝影機觀察魚類的生長情形,同時解決在陸地上的養殖魚類必須不斷更換水源的問題。何秉岳說,利用循環水養殖的概念,將換水量降到最低,推廣農業節水,同時也解決超抽地下水的問題。
台灣自二〇〇二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本土農產品受到很大的影響,如今距離當年已有十六年,有些從事農業的人民選擇轉行、有些則努力為台灣農業尋找新出路,而「精緻化」農業就是很重要的一步。
劉程煒說,「精緻化」農業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詞,大眾對精緻化的定義都不同,有些人認為有機農產品就是精緻農業,有些人認為生產過程標準化就是精緻農業。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主要探討的「精緻化」是屬於在生產農產品的過程中,利用較尖端科技的方式,研發、生產具有附加價值的農產品,也是一開始學系成立的宗旨,希望能為台灣傳統的農業注入新血,讓未來有更多方面的發展。
彰化、雲林沿海是台灣養殖漁業的主要地區,但學校課程中卻較少對養殖漁業深入的探討,導致台灣學生普遍對養殖漁業的認知較淺。何秉岳說,透過與養殖業者合作而研發智慧水族箱讓學生獲得最正確的養殖漁業知識,同時他們也了解到目前台灣養殖漁業正在面臨的問題。養殖漁業者也十分樂意幫忙,希望透過合作,不僅將實作技能傳遞給學生,也讓目前台灣養殖魚業環境所面臨的問題讓專業領域人員知道,一同尋找解決方法,達到節水並降低魚類死亡率的目標。而水族箱就放置在應用科學院的樓梯間供全校師生觀賞。下課經過的鄭同學說,有時候課餘時間都會來水族箱附近看看魚,可以療癒心情。
劉程煒說,這次與雲林水產業這合作是第一步,未來學校將會有更多與農業界實務上的合作,台灣的優勢是養殖技術高,目前在珊瑚礁生態海域可見的珊瑚類,大都能透過人工養殖復育,例如鈕扣珊瑚、蕈狀珊瑚等軟體珊瑚。系所也將在下學期首次設立水產養殖學程,鼓勵對於水產養殖業有興趣的同學,透過專業師資與業師指導,朝向精緻化、永續經營等更多元的方向邁進,透過理論、實務的結合,多方栽培學生,幫助未來台灣農業有更多出路。
採訪側記
這一天我們搭早上七點半的客運從台北來到位於彰化的明道大學,明道大學校內佔地不大,卻有非常多的綠色植物,能感受到濃濃的大自然氛圍。在採訪前何秉岳教授先帶我們到學校餐廳用餐,他與我們分享中南部目前面臨到的農業以及動物問題,像是超抽地下水與養雞場的問題,何秉岳教授有許多獨特的見解,讓我們受益良多。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更深入了解到這次報導的「智慧雲端水族箱」的研發過程,也讓我瞭解到「科技來自於人性」的意義,這項發明背後隱喻著台灣現在面臨的許多問題,也許現在這只是一項發明,卻是台灣農業精緻化、科技化的一大步,很感動透過這次的採訪看見台灣有一群很優秀的團隊正努力為台灣的農業做改變。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明道大學智慧水產系統 成功復育珊瑚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