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匠師徐智雄 傳承土黏香布袋戲偶

鹿港匠師徐智雄 傳承土黏香布袋戲偶 | 華視新聞

楊岫恩、唐德容  / 彰化縣

將少許的水加入土黏香中並混淆均勻,再用手搓揉出布袋戲偶頭的大小,接著小心放入鉛製的模型中壓緊,並配合手指按壓,讓模型的花紋印在上頭,接著打開模型,土黏香布袋戲偶的半成品便有了雛形,方法看似簡單,但徐智雄認為這是最難的步驟,要仔細按壓,出來的花紋才會明顯漂亮,後續的上色、修飾也需要下許多功夫,才能使小小的戲偶看起來朝氣蓬勃,生動有神;而徐智雄師傅從事這項「掌中事業」已達數十載。

發揮巧思 檜木屑變身布袋戲偶

進入土黏香布袋戲故事館兼土黏香文創工坊創辦人徐智雄的工作室,可以看到一排玻璃櫃中收藏了許多精緻的作品,陳設的戲偶也各有特色,不只是傳統的將軍或神明,就連櫻桃小丸子等卡通人物,以及西遊記等中國小說名角也出現在其中,足見製作者的巧思;更往內是一間簡單的體驗教室,桌上放著鉛模、水、各種顏料,以及構成土黏香的靈魂主角 — 木屑和香粉。

徐智雄製作的西遊記戲偶,從左至右分別為豬八戒、孫悟空與沙悟淨。 攝影/楊岫恩

「土黏香,其實應該叫做木黏香。」徐智雄如此表示,因為土黏香的主要材料是木屑和香粉,因為和入了水才成土狀。早期國民政府遷台時,通貨膨脹嚴重,民眾普遍生活較拮据,但當時鹿港的製香工業卻相當發達,因此徐智雄的父親便想到使用楠木香灰來混合成便宜的檜木屑;又想到這樣的戲偶頭較脆弱,運輸上相當不便,所以研究並加以改良,加入了太白粉,使戲偶頭堅固不易碎裂,這才算完成理想的粗胚。

待曝曬一週後,塗上白色油漆,油漆乾了再上水彩,讓戲偶頭有鮮豔的顏色跟表情,最後塗上一層保護漆,終於大功告成,雖然製作過程不難,但起初的材料實驗與長時間的等待並不容易,不過付出的努力有所回報,土黏香製偶的技術成功拉低了成本,也讓孩子的童年生活都能夠有一尊戲偶陪伴,只要加上一條手帕或是便宜的帆布,並加以彩繪,生旦淨末丑便活靈活現在掌上躍動。

曝曬後正塗上白漆與剛完成粗胚的唐三藏戲偶頭。 攝影/楊岫恩

此外,布袋戲偶的製作過程與材質使用主要分成「木製」和「灌模」兩種方式,由於土黏香的主成分是楠木香灰與檜木屑,故屬於木製的一種。而市面上常見、容易買到的戲偶卻多為灌模製作,因為灌模的成本更低,製作速度快又大量,複製完成度也較高,然而,灌模製作的布袋戲偶保存不易、時間久了容易掉漆,因此專業劇團多會採用木製戲偶演出,大部分的戲迷也偏好購入木製戲偶做為收藏,因為木製戲偶需要匠人的手工製作,使得戲偶保有獨特性,加上淡淡的木頭香氣,都是無可取代的,也是土黏香戲偶的珍貴之處。

常見的布袋戲戲偶材質比較。 製圖/唐德容

屹立不搖 見證布袋戲的興榮衰敗

土黏香同時兼具輕巧、堅固與可塑形高的優點,在歐美流行手工藝品的時期,經常有人委託徐智雄設計製作。加上當時知名布袋戲操偶大師黃俊雄推出的角色史艷文大受好評,其戲劇作品「雲州大儒俠」在台灣可說是真的「轟動武林,驚動萬教」,布袋戲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象徵,在當時著作權法為未普及的時代背景下,工廠大量仿製史艷文戲偶,卻仍供不應求,徐智雄一家的土黏香戲偶事業一時如日中天,甚至也開始引進了快速且能大量生產的機械,製造塑膠材質的戲偶頭,但供給速度仍然趕不上龐大的需求量。

然而,蔚為風潮的布袋戲卻也引起了政府的關注,下令布袋戲必須用國語演出,不僅造成演出者的困難、不易找尋,對聽慣了閩南語方言演出的觀眾來說更是陌生、難以適應,最後走向停播一途,讓這股布袋戲狂潮削減,布袋戲工業更因此大受打擊。而徐智雄也因為在這個時期出了嚴重的車禍,右小腿和腳掌必須截肢,需要長時間的修養,種種意外接連發生,使他頓時陷入一片愁雲慘霧。

撥雲見日 土黏香運用在西方工藝品成轉機

「我自己個性比較堅強啦。」受訪時徐智雄用台語這麼說,休養了一年並裝上義肢後,他又重新回到工廠處理業務,「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徐智雄並沒有因為接二連三的意外而失志,反而養精蓄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情。正巧在休養期間,鹿港鎮長施惠洲先生領著一位美國客戶找上了他,那位美國客戶帶著可愛的小烏龜工藝品說明了來意:這隻烏龜是他們公司請了藝術家捏製的,也申請了專利欲大量生產,但無奈在各地都找不到能完美複製的廠商,聽聞了鹿港集中了各項手工藝,因此決定前來尋找機會。

這隻烏龜意外的登門造訪,開啟了徐智雄土黏香事業的第二個可能。利用土黏香的原料以及可塑性高的優點,他成功將烏龜捏製得維妙維肖,因此收到大量訂單進行生產,日後那間公司也設計出不同的角色,並持續找上徐智雄合作,鹿港的土黏香技術也在國外有了名氣,後來又有歐洲客戶特地來此,希望他能夠幫忙修復失傳已久的洋娃娃工藝,因為洋娃娃的軀幹材質類似土黏香,因此製作出來和原樣品一模一樣,甚至更加堅固,加上瓷製的頭與較昂貴細緻的布料,重現出精美的洋娃娃,對歐洲人來說,洋娃娃是女孩的嫁妝,有代代相傳的價值,因此也銷售的相當順利。

小烏龜工藝品的訂單讓徐智雄的土黏香工廠出現轉機。 攝影/楊岫恩

傳承掌中溫度 發揚傳統藝術文化

土黏香技術無論中西的工藝品都能設計與再現,但徐智雄不因此停滯,他明白傳統技藝有失傳的可能,加上中國工廠的競爭力十分強大,所以他便設立了「土黏香文創工坊」,將土黏香用材分裝成一包一包的DIY材料包,大量販售給國中、國小進行教學,也讓孩童透過實作認識這項傳統技藝。,他同時成立了教室,提供團體教學體驗,讓感興趣的親子、高中的手工藝相關社團,甚至國外交換生或是沒有接觸過台灣除統布袋戲的大學生前來參加課程,這些來客到此不只可以了解台灣傳統布袋戲的歷史,也知道一尊尊的戲偶是怎麼做出來的,日後聽到布袋戲,也不再隱約只知道「史艷文」、「霹靂布袋戲」等相關詞彙而已。

工作坊裡徐智雄搭建的戲台,充滿濃濃的復古感。 攝影/楊岫恩

另外,徐智雄也仍持續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接了許多客製化訂單,只要客戶提供照片,他就能為對方量身定製出神似的戲偶,不管是訂購人自己留作紀念,或是拿來當作禮物贈送都相當特別。

將土黏香工藝進行教育傳承,或是用客製化的方式替人製作別具心裁的禮物,徐智雄的「掌中人生」從不中斷,且持續以各種形式發光發熱。

除了開設文創工坊,徐智雄也會接單替客戶量身打造專屬的戲偶。 攝影/楊岫恩

採訪側記

炎夏的午後,我們前往位於鄰近鹿港老街的巷弄中的徐智雄的工作坊進行採訪。過程中,徐智雄不僅熱情地讓我們體驗以土黏香製作偶頭,臨走之前,更送了兩袋土黏香布偶體驗包給我們。這次的採訪,除了讓我們看見他對傳承傳統文化不遺餘力的熱情之外,更讓我們對鹿港這個地方、對土黏香這項傳統藝術文化,留下深刻而溫暖的美好印象,歡迎大家前往鹿港觀光時,安排一段與土黏香的邂逅。

延伸閱讀

允文弄舞於掌間 郭建甫的操偶故事

唯森紙神像 重現失傳二百年技藝

穿越百年的木屐 匠人傳承失傳文化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鹿港匠師徐智雄 傳承土黏香布袋戲偶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