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對話-吳大猷VS李遠哲(二)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一九八六年,全台灣籠罩在興奮的情緒中,這一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當中有一名華人,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在台灣土生土長,並且完成了碩士學位以後才出國,更讓台灣民眾銘感於心的是,李遠哲並沒有遠遠地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他經常回到故鄉,盡最大的努力,讓這裡變得更好。現在他更回來定居,讓台灣可以踏踏實地擁有這位傑出的科學家。

  「捨不得吳大猷走,卻又歡迎李遠哲來」,這是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羅銅壁,代表中央研究院全體同仁所發出的心聲。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博士滿載著眾人的期待與希望,接下了吳大猷院長的棒子,同樣是受國內外學術界敬重的學者及科學家,吳大猷把棒子交給比他年輕三十歲的李遠哲,除了代表傳承,更重要的意義是,這樣一個大師級人物,正值壯年就願意回國服務,這樣的衝擊,對學術界必定有正面示範作用。

  有人說這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有人說這是第一位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成為學術界的領導人物,整個學術界將有意想不到的影響,和李遠哲博士初中高中六年同學的台大哲學系教授劉福增,對這中間的變化與影響說的最具體。

  忙著聽取各所的報告及建議,中午經常邊吃便當,邊討論事情,才剛接任中研院院長的工作沒幾天,李遠哲博士已經構想出讓中央研究院,和社會大眾結合在一起的作法。自從得獎以後,許許多多李遠哲當年念書時的小故事,幾乎都被挖了出來,大家都從這些報導中,知道李遠哲在念書期間既熱愛運動,也熱中音樂、美術活動,成績也不落人後,受的是均衡發展啟發的學校教育,這些在新竹中學校史館所陳列出來的照片中,可見端倪,而根據李遠哲自己所寫的成長經過裡面,他特別提到高中時教他數學的班導師,兼教務主任彭商育老師對他的影響,因為在他高中時曾經直言頂撞老師,操行成績本來被打成丙等,是在彭老師的力爭下才改成甲等,這對他的成長有關鍵性的影響,而這也是對李遠哲的報導中較少提到的。

  得了諾貝爾獎後,李遠哲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他人口中的李遠哲我們聽了很多,對他自己個性、性格,我們現在聽聽李遠哲博士他自己的說法。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