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香港風雲系列:小龍蛻變-金融中心何處去(七)

綜合報導

  香港雖小,建埠也只有百餘年歷史,不過在香港還是有不少的古蹟歷史的,這座古蹟它就位在九龍熱鬧的彌敦道上,在這兒歷史跟現代是共存共榮的,只不過在香港九七「大限」之後,香港的歷史會怎麼寫呢?香港人會為今天留下什麼樣的見證呢?

  再過五天,香港歷史就將寫下嶄新感懷的一頁,英軍將在六月三十號降旗撤走,中共解放軍則將正式的出現在香港街頭,成為香港的「守護者」,不論香港民眾心中有多少的不樂意或是不安,但是還是得無奈接受這個歷史的變局。我們在香港「交接」之前前幾天,來到了九龍公園之內這座「香港歷史博物館」,來來往往的人流不斷,雖然在悠閒的公園之內,但是許多人還是腳步急切,很少人注意到這幢載滿了香港歷史的建築物,正好像現在已少有人會論及香港的歷史了。

  在博物館的門楣上,繪著香港歷史的點點滴滴,漁村景況、英人殖民、日本占據、經濟發展,香港是這樣一步一腳印走到今天的地位與成就的,百餘年的歷史,造就了香港既是做為一個中國的邊陲,卻又是中國轉變的先鋒部隊這種微妙處境。

  以往,在中英共同聲明發表時,港人曾經以每年移民總人口數百分之一的的移民潮,來表達對中共統治的唾棄與不滿。現在離交接只有五天,當年的移民潮已經不復見,但這卻不見得是代表港人,已經無條件接受中共統治這個事實,民主黨最近一再的申請,要於「交接」當天上街頭示威抗議,中共及特區政府都百般刁難,不准民主黨的申請,所以今天香港人,其實已經走到了一個歷史的關鍵路口上,在歷史現實下,香港人不得不選擇當個共產政權的順民,在「一國兩制」的糖衣毒藥之下,讓中共逐漸全面的、深入的統治、控制整個香港。

 

  如果香港最後走上這一條路,這不只是香港人的悲哀,更是所有中國人的悲哀,香港人也可以選擇當一個改革者,就如同今年紀念「六四」的當天,有三萬多名香港人走上街頭,他們簇擁著李柱銘、司徒華劉千石等民主鬥士,在需要的時候,就走上街頭,向中共、向特區政府大聲的說「不」。

  只要人心不死,只要香港不被「一國兩制」所迷惑,堅持發揮自由經濟,民主政治的精神,那麼香港今天的一切就有長久保持下去的機會,香港還會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香港繼續保持東方明珠的風采。

  曾經有一段時間,中國銀行的新大樓它是香港最高的樓層,但是後來它被替代了,成為香港第二高的樓層,但是樓矮一點是沒關係的,因為再過五天之後,它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香港最高的金融機構」,掌管香港金融活動的生殺大權,隨著九七的移交之後,現在很多人都在觀察香港特區政府及北京政府,是不是能穩得住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跟活動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