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穎 黃翊真 報導 / 台北市
台灣的產品輸出到新加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驗出含有順丁稀二酸,主要的原因,就是檢驗的標準不同。新加坡只要有檢出,就立即公佈下架,在台灣的檢出量卻是10PPM。食品藥物管理局強調,因為天然成份也可能會產生順丁稀二酸,主要還是要判定是不是惡意添加。但毒物專家林杰樑認為,政府應該訂定一套毒物的標準,不應該讓執法方便的數值變成標的,讓民眾的健康暴露在危險的狀況下。
這個毒,在爆發前,根本沒有標準可言,直到風暴雪球越滾越大,才緊急訂立了標準,這是塑化劑事件。但我們的政府,難道學不乖嗎?2011年塑化劑事件,2012年,韓國進口拉麵又驚爆,含有致癌物質苯芘。
驗出的可是一級致癌物質「苯芘」,但在這之前,你要在國家法律標準裡面,找到苯芘的含量標準,還真的找不著。只能拿別人的標準當參考,就連業者都無奈,這樣沒有法令可依循該怎麼辦?現在又遇上了順丁稀二酸,好啦,咱們國內驗沒事兒,到了新加坡通通都有事。
為了行政效率、執法方便,新加坡驗出1PPM就下架回收,我們台灣得驗出10PPM才去追查源頭,這樣行嗎?毒物標準不完備,每次都得要事後補強,這充滿補丁的法條,民眾怎麼能夠覺得安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