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釐米膠卷】真的玩很大!「隔岸拔河」輸了就變落湯雞

單俐綺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一說到端午節,台灣的三大節日之一,大家是不是馬上想到划龍舟、包粽子、香包、掛艾草等例行活動,而每種習俗都已流傳多年,背後都有其傳說故事。龍舟包粽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香包、艾草則是為了驅邪保安。然而,在1979年的彰化鹿港,在端午節當天還多了一項「隔岸拔河」的趣味賽事!賽事珍貴影像就在本週「16釐米膠卷影像出土計畫」實境呈現。

「隔岸拔河」由來

春秋戰國時期,大小爭戰不斷,各國為了強大自身力量,使力使技併吞其他小國。楚國的公輸班為了能在水戰中得勝,設計「鉤強」水戰利器,鉤住敵船讓其進退兩難、無法動彈,將敵軍掌控於手掌間。各國軍隊開始紛紛效法,水戰中你鉤我拒,互相較力,力大一方就能獲勝。陸地訓練時,水軍們在對拉中培養團隊默契、訓練拖拉戰術,這就是「拔河比賽」的雛形。從軍事訓練演變成民間活動,在唐朝年間,拔河活動更是盛行。

彰化鹿港重現古代的水軍概念,在1979年舉辦首次「隔岸拔河」比賽,兩支隊伍中間隔著福鹿溪,雙邊互相拖拉較勁,輸的一方就會跌落福鹿溪,為全場賽事高潮。

拖拉之戰 HOLD住就是贏家

隔岸拔河遊戲規則,先將粗繩放在河當中,而粗繩的兩端各分成五條繩子,每繩四人,每一隊有20人參加,在河道寬度約80多公尺的兩端比力氣,選手們摩拳擦掌,全神貫注,抱著要讓對方變落湯雞的決心,使出渾身解數!畫面中可以看到,福鹿溪畔集結著許多圍觀民眾,他們的歡呼喝采聲、伴隨著拉拔節奏「12殺,12殺」,戰況激烈的程度可見一斑,誰輸誰贏,最後一刻才會揭曉!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