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婷育 羅大偉 報導 / 台北市
不少消費者買菜的時候,都會特別注意,食品有沒有經過基因改造。最近LINE上流傳一種方法,說只要觀察玉米的切面,就能知道是不是基改作物。另外還有傳言說,甜玉米、紫地瓜,都經過基因改造。但經過我們向食藥署查證,都是錯誤觀念,究竟基改非基改,如何分辨?今天的華視打假特攻隊。
不少店家常主打,使用非基因改造的食品,讓顧客相對安心。這張圖最近在LINE上廣傳,教大家辨識基改玉米,要選擇切面排數是12粒的玉米,才是非基改的安全作物。基改非基改,真的能靠肉眼辨識嗎?我們實際向食藥署查證。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楊依珍說:「從外觀是沒有辦法判斷基改或非基改的,一定要靠檢測,或者是靠官方核准的資料。」
華視記者蔡婷育說:「其實在台灣,基改農作物是被禁止種植的,像是我們到超商,隨機購買一款國產玉米,上頭也明白標示非基改作物,算一算玉米排數,也多達16排,網路謠言的辨識方法,根本不適用。」另外,網路上也流傳這則訊息,警告大家,甜玉米、紫地瓜這類農作物,都經過基因改造,最好別吃,食藥署也出面澄清。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楊依珍說:「這也是錯誤的,因為這部分就我們所瞭解,這個是由傳統育種來的,所以也並不是基因改造的食品。」
事實上,根據衛福部規定,目前能進口到台灣的基改食品原料,只有黃豆、玉米、油菜、棉花和鐵菜五項,通常被拿來做成加工品,或是調味料。而且目前科學界,也尚未證實基因改造作物,對人體有害。食安法中也明訂,含基改原料的食品,一定要有清楚標示。提醒您,網路謠言別隨便聽信,只要留意產品包裝,其實就能選購,讓自己相對安心的食品。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