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水五溝村 跟著小溪去漂流|喚起母親河的回憶|華視新聞雜誌

陳璽鈞 採訪/撰稿 張書堯 施幼偉 攝影/剪輯  / 屏東縣

鏡頭轉到屏東,繼續帶您來關心另一群在地居民守護河川水域的故事。屏東萬巒鄉的五溝村,近年來興起漂漂河的水上活動。讓遊客坐在漂浮載具上,順著溪流而下體驗親水的樂趣。這不只是個觀光娛樂行程,更重要的,是希望喚起人們對水的情感,進而傳承文化、保育環境。而在內埔鄉的東片社區,居民為了捍衛水源,不惜對抗養豬大場。最後畜牧業者不得不讓步,改善了相關設備。而啟動這場抗爭運動的公民團體-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他們是用了哪些方法,來改善受到汙染的溪流;讓乾淨的河床,重見天日呢?一起來了解。

美麗綠境坐落大武山下,潺流水圳串起了一條街一塊區域,向外擴散成了聚落。這裡是屏東縣萬巒鄉的五溝村。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總幹事林品軒說:「這個就是我在種那個原生種,就是這樣種,就是這一棵前一天是不是下大雨,可是它不會被水沖走,因為其實我裡面是用竹筒」,一群人漫步水位及膝的河道中,圍著岸邊植物好奇討論!

五溝水湧泉,源自於大武山的天然水脈,流水四季恆溫,造就水圳中的生態特別豐富,每到夏季就會吸引遊客造訪。陳璽鈞記者VS.遊客說:「聽完了生態導覽,重頭戲還在後頭,我們要體驗的是,五溝水的特有漂漂河,這個是回收的內胎,等一下我們要搭著它,享受漂流的樂趣,所以大家準備好了嗎,好了好那我們準備,一二三出發囉GO,好可以,可以可以,我幫你推」。

迎著微風漂流而下,欣賞沿岸風光,酷暑熱氣瞬間退散,漂漂河其實就是早期客家文化的「坐滂仔」,是過去鄉下孩子,最夯的水上活動,如今成了人氣親水行程。走在前頭為大家導覽的老師,是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的總幹事林品軒,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工作站啟動溼地生態保育工作,利用體驗式活動,重新拉近民眾與水圳的距離。潘小姐遊客說:「我今天特別喜歡,那個水流湍急的部分,我覺得它很刺激,跟那個水樂園的不一樣,很自然那邊就是,一些生態自然什麼的」,林小姐遊客說:「有一些生態,是我們在都市看不到的,可以長了很多知識」。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總幹事林品軒說:「原本的出發點,其實是做環境教育,讓可能是都市的人,然後在地的小朋友,讓長輩就是瞭解這條水圳,然後瞭解等於說在地居民,可以更了解他自己的生活的地方,然後重拾他們水圳,跟他們生活的關係這樣」。

就怕遊客過多,增加環境負荷,工作站實施總量管制,因為五溝水溼地,擁有包括台灣馬口魚、探芹草和屏東石龍尾等原生動植物,近年來在地志工加強保育,希望讓五溝水,回歸過去更原始的面貌。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總幹事林品軒說:「我們在做的,其實是棲地營造,就是我們這邊,就是在維護一個,那些生物牠最後的那種避難所,那如果有一天下游那邊,大家把它處理得更好,水質恢復了,那變成生態可以從我們這邊,再回到那邊」。

屏東萬巒鄉鄉長林國順說:「從里山的觀念到里海,中間的里川,我們幾個鄉鎮長聯合起來,跟我們的公部門聯合起來,有心要做好我們的生態的一個保護,更把我們的養殖業的,私人部門的力量,結合起來一樣,所謂公私協力,水好一切都好」。

東港溪全長44公里,流經萬巒、內埔、潮州等13個鄉鎮,流域周邊每年遭受60萬頭豬,超過1600個畜牧場的嚴重汙染。如今不只上游的萬巒鄉,各地也陸續發動,捍衛家鄉溪流的行動。屏東東片寶石村執行長黃日禓說:「這個綠藻好像越來越多了,會把這個水草讓水草復育,那有水草之後,我們這條圳的生物,就比較容易棲息」。

沿著水閘門,一路巡視到路邊水圳,屏東內埔鄉的東片社區,擁有一支環保志工團,村民組成巡守隊,排班監測水質狀況,同時和鄉公所清潔隊串連,隨時出動稽查。屏東東片寶石村執行長黃日禓說:「我們很非常重視我們的水質,那近幾年來養豬戶陸續,汙染這個東片的一個環境,那這四五年來,我們群聚各方面的力量,無非就是要讓所有業者,同我們的同理心,來愛惜我們這塊,我們喝的水我們的水資源,,監測到裡面的,水的汙染情形,它的溶氧值也好,PH值也好,科學的數據已經可以,傳輸到我們村的辦公室,我們在電腦裡面,馬上就可以掌握這裡的資訊」。

不只巡守隊,在環保局的補助下,社區增添水監測設備,控管排放源頭,多方努力下,水草漸漸長回來了,甚至還有魚群蹤跡,但這一路並不輕鬆。屏東內埔鄉東片村村長黃和雄說:「因為它的排放口是在這裡,所以我們裝了監視器,就是為了要監測它的排放,看它半夜什麼時候,來排放這個汙水」,村民和業者對峙多年,2018年環保志工團團員自費,在養豬場外的排放口,裝設監視器,更讓雙方關係緊張,直到啟動公私協力模式,從此打破僵局。

屏東東片寶石村執行長黃日禓說:「這幾年來的一個對立情形,讓我們的問題沒有辦法去解決,一直到現在我們開始有,這個所謂的遊說團,我們希望集合環保局,集合鄉公所,以及全村的村民,一起來監視監督這些,汙水的一個處理」,東片村民VS.畜牧業者說:「希望你們也把它做好,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定時噴灑次氯酸水,不但殺菌同時還能除臭淨化空氣,廚餘槽加蓋能降低異味,甚至在飼料中,添加益生菌,改善豬的體質做體內環保。經過遊說團溝通,業者釋出善意,砸重金改善設備環境。畜牧場業者蔣淙丞說:「養豬環保意識,會越來越重視這個環保的問題,早也要做晚也要做,然後是剛好這一次東片社區,他們有成立這種稽查巡守隊,來針對我們這種,高汙染性的業者,所以剛好藉由這個機會,花錢來把這些設備,來改做一個改善,不要去影響別人為前提,也是想說能夠做到零汙染,不要去影響到別人,算是一個長久的工作」。

屏東內埔鄉東片村村長黃和雄說:「感謝我們的社區的志工環保志工,大家能夠通力地合作,養豬場有造成了壓力,他有在用心地來改善,不會有那麼大的,長時間的臭味,它的臭味也是有減輕,不會那麼臭了」。

陳璽鈞記者說:「,這一條沙崙河,昔日的功能是農田水圳,不過大約在15年前,畜牧場進駐之後便受到了汙染,直到2018年又開始有了變化,現在的沙崙河已經清澈見底」。

水底石頭清楚可見,魚兒悠游其中,岸邊還有蜻蜓穿梭覓食。屏東縣新埤鄉的沙崙河,就是啟動東港溪流域,淨水的起點。聲源:周克任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2017.9.14)說:「原汁原味地排放中,現在等環保局的稽查員來」,回顧3年前的畫面,根本判若兩河,未處理的畜牧廢水,直接排放入河臭味沖天,這是新埤鄉民多年的夢魘,2017年5月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集結在地居民和政府單位,成立畜牧遊說團,加強巡查檢舉,成功救回家鄉的母親河。

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周克任說:「這中間居民也都,去檢發過去抗爭過,但是因為大家都是個別檢發,所以很快都被威脅,所以我們就找了環保局,跟農業局私底下,我們就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工作圈,這裡沿岸的畜牧場,我們都去拜訪一次,其實就是去檢查它的,為什麼你容易發生,這個排放汙染的原因,對照目前農委會有補助,改善那個畜牧汙染的那個,輔導的項目,這樣的話他們也可以,拿到一些補助款,等於也一個誘因也給他們」。

公私協力只要發現汙水,就會資訊流通同步舉發,不到一年時間,沙崙河從從嚴重汙染,進步為較輕微汙染,保護河川成了全鄉的共同信念。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周克任說:「萬巒潮州竹田,都有很豐富的族群的古蹟,還有那個老房子,如果水一旦乾淨的話,它就可以加入觀光俱樂部,那麼我們就可以,重新談的一件事是,這裡的觀光發展,要跟水的保護如何扣一塊,然後同時透過這個誘因,去幫水利署處理,治洪跟水質改善,這個民間的協助力量,也就用互相誘因的方式,就是說大家都出一點力」。

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總幹事林品軒說:「我們進入了現代社會,人跟水的關係已經抽離了,所以它跟我們生活有距離之後,它被破壞我們也不太在意了,那我們在做的就是,把這件事連結起來,如果人的心可以跟這條河流,有感情的話,那一切才有可能」,喚醒人與水的情感,找回河流的生態,由民間發動,地方政府為助力,一場除汙淨水行動,逐漸在南台灣擴散,在地居民期待未來,結合自然資源與人文特色,構築出河岸流域,永續發展的更多想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