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紐約時報 上海封城打碎中國夢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天要為大家導讀《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作者把她在中國上海,經歷2個多月的封城經驗,以實名制的方式寫出來,內容也提到,她對中國政府的粗暴手法、感到失望,更多詳細內容,我們一起了解。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最近《紐約時報》有一篇實名制的文章,這篇文章引起了西方世界非常大的反響,因為這是由一個經歷了上海封城2個月,來自中國的一個實名制的作家,叫Connie Mei Pickart實名制去寫的。這個文章的一開始她就說,其實這一次中國的封城,不但讓全世界都非常地訝異,甚至讓很多中國人覺得他們的心裡,失去了一些東西。

過去在改革開放30年來,很多中國的年輕人,其實她的年紀也不大,她大概在30多歲到40歲,15年前離開中國嫁給一個美國人,8年前再回到上海,主要幫中國的一些留學生,申請美國的學校。現在作為一個自由撰稿人,好巧不巧遇到了這一次的封城,她裡面特別強調,在3月末的時候,上海政府本來說暫時4天的封鎖,等篩檢完了之後就會恢復自由,可是接著就是大家知道的,整個封鎖超過了2個月。

而她的文章裡面特別提到,在21世紀很難想像,還有人必須餓肚子,而在這個封鎖隔離過程裡面,她還看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現象,譬如說入戶消殺,就是你的家有確診的嫌疑的時候,所謂的大白就是志願者,要強迫進入你的家裡,去幫你全家做消毒;甚至你家裡面如果有一個人確診,整個樓層或整棟樓都要隔離封鎖,這樣的情況她覺得是過度粗魯的。

以她自己在中國長大,然後到美國去生活,她覺得整個的動作,讓她過去曾經對中國的信念,一下失去了。過去中國的改革開放,很多人相信,它是有一個非常透明的法制體系,還有強大的政府,去保持這個國家繼續地往前走,可是這篇文章裡面,特別她再提醒,這一次她的經歷,雖然她已經回到了美國,在《紐約時報》發表這篇文章,可是她認為對於很多人來說,要嘛已經決定要永遠離開中國,要嘛很多企業,已經在找尋另外一個選項,而不願意待在中國。

這對中國來說,其實失去的東西比想像來得大,而更重要更重要的,是對很多人來說,心裡面一直堅信的一些信念,不見了。總而言之這篇文章,在西方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除了作者本身的背景之外,還有中國封城這件事情,到現在很多人還是霧裡看花,看不大清楚,我想這篇文章,或許可以給一些沒有身歷其境的人,一些比較明確的認識。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紐約時報》的一篇實名制文章,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