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變」也非壞事? 「泰式民主」與眾不同

「政變」也非壞事? 「泰式民主」與眾不同 | 華視新聞

綜合報導  / 泰國

人民投票展現人民作主的意志,是檢驗一個國家是否民主的標準。但這個標準在泰國恐怕不能作數,因為泰國實施君主立憲制至今,已經舉行了26次全國大選選舉眾議員,有29位總理,但是泰國軍方發動了20多次政變,有成有敗,是全世界政變次數最多的國家。有人甚至認為政變已成了「泰國文化」,部分原因是軍方將領彼此不服,以軍事政變推翻對方;有的則是不同政黨僵持不下,引爆民怨,人民期盼軍方發動政變,來個翻天覆地,甚至認為「政變」也不算壞事。然而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政變中,「泰式民主」和西方所認知的「民主」有了差異。

泰國示威群眾:「你厭倦現在的政府嗎?我們無所畏懼,無法回頭無路可退,這道緊急令法,不是保護民眾免於新冠疫情。」2020年年中,泰國民眾和學生上街反王權、反政府,要求總理帕拉育下台。情勢最緊繃的時候,有人擔心會重演「1973年法政大學大屠殺」或是再度政變。沒多久,泰國陸軍總司令突然換人,納隆潘將軍宣誓,提到將維繫軍官們的團結。之後緬甸政變,他重申政爭不干軍方的事,軍方不會發動政變。

納隆潘兩次發言都有大的想像空間,事實上,因為經濟大蕭條,1932年泰國發生不流血軍事政變,又稱暹羅立憲革命,從此泰國由君主專制改為君主立憲,此後,到2019年3月泰國共舉行了26屆眾議員選舉。選前,外國媒體如此看泰國民主化過程。南華早報主播:「泰國民主化過程一點都不平順,過去70年舉行了25次全國大選,但民選政府12度被軍方推翻,近期的政治紛爭持續十餘年,而且被界定為鄉村與城市之間的分裂。」

如果以大選次數來看,泰國是個相當民主化的國家;但以總理更替的頻率來看,泰國是個政局動盪的國家。如果以1932年政變後起算,將近八十年泰國發生20多次成功或流產的政變,更替了29位總理,但同一時期,美國只有15位總統。再翻開泰國歷屆總理簡歷,有的軍頭政變當沒幾天掌權者就換人,有的回(鍋)任沒多久又被人趕下台。細看維基百科的這張圖表,圖片中綠色和草綠色的時間軸代表軍方和親軍方派系主政時期,時間顯然比其他政黨主政時間更長。

東南亞政治分析家提姆弗辛:「泰國並未依政黨政治發展出能發揮功能的政黨體系。」至於前總理塔克辛、盈拉等士紳富豪「傳統菁英」所形成的多黨政治體系,彼此權力鬥爭,給了軍方政變的藉口;橫跨將近十年的紅衫軍與黃衫軍的對立,為軍事政變埋下伏筆。2006年塔克辛出國時,軍方指控他貪汙,在塔克辛出國期間罷黜了他。2013年,總理盈拉與在野「民主黨」素貼之間的政爭超過半年,軍方2014年5月發動政變,把盈拉趕下台。

加拿大電視台GLOBALNEWS主播(20140524):「(泰)軍方說這回政變是為恢復秩序,歷經數月政治僵局與示威抗議,如今軍隊戊守街頭。」泰國上班族:「事事回歸秩序我覺得好多了。」中國N記者旁白:「(參議員)覺得軍方立於最有利位置,指引泰國重返民主。」泰國參議員:「我深信由軍方領導的國家改革委員會,會讓改革成功。」

泰國軍方只效忠國王,而非效忠民主象徵的民選政府,王室擔任政爭最後仲裁者的角色。在政爭起伏的時期,前泰王蒲美蓬和效忠泰王的軍方成了穩定的力量,但是2016年蒲美蓬過世,繼位的瓦吉拉隆功威望比不上蒲美蓬,甚至成為人民改革的對象,長期干政的軍方更成為眾矢之的。示威群眾:「帕拉育滾蛋帕拉育滾蛋。」可以預見,泰國最終會恢復民主制度,但最大問題是能否維持穩定。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