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健康系列:到底補不補

劉英欽 羅益民 報導  / 台北市

  每到冬天,很多人都喜歡冬令進補,許多野生動物也因此遭殃,但是今日台灣社會如此富裕,難道還需要在冬天特別進補嗎?很多人都有這個疑惑,其實中醫所說的食補,並不只是冬令進補,或者是鼓勵大家吃野生的動植物,食補牽涉到很複雜的醫理,簡單的說就是以飲食來調理身體,根據不同的體質,供給不同的養份,以達到五行的平衡,維持身體的健康,所以在進補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本單元介紹幾道花費少,一家人都可以吃的食補料理。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藥食同理、藥食同用的觀念,藥食結合的目的就是為了「補」,古代皇宮御膳除了講求美味,還要追求滋補,補出一個可以駕御宮院的「龍體」,而民間也流行著各種偏方,這些偏方秘方經由口授相傳,歷練了千百年的臨床實驗,如果說毫無效驗,恐怕也令人難以相信,中國人篤信了幾千年的「食補」神話,到底可不可信呢?這些神奇奧妙的補膳流傳到現在還有多少呢?而現代人自稱營養過剩,不需要補,這種觀念正確嗎?

  「御餐適口兼滋補,宴味新鮮好療飢。」這一家標榜御膳食補的餐廳,所推出的帝王雞是以中藥何首烏為主味,再搭配其他三十幾種副味,標榜可以滋養強身,促進造血,防止衰老。

  中華民族的食補歷史相當悠久,周朝設有「食醫」,是群醫之首,負責皇帝和宮廷貴族的飲食設計工作,製作各種美味佳餚和保健醫療的飲食,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營養師,而這一道帝王雞號稱來自宮廷秘傳,真實性已經無法考究,而功效如何也有待考證了。比起帝王雞只求補效,不重形色,這家餐廳所提供的一系列湯膳,就比較能讓人垂涎了。

  在食補觀念裡,不論是扶正滋補之品,或者是真正講求療效的藥材,只要製作成「膳」,就要符合色、香、味、型的基本要求,我們看到這一道稱為「氣宇軒昂」的湯膳裡,下了半隻醜模怪樣的蛤蚧,但是烹調出來的味道確實清鮮無比,只是這一盅強調可以預防未老先衰,恢復男性本色的「氣宇軒昂」,和這一盅強調明目養顏,容顏嬌艷的「沉魚落雁」,各要580塊錢台幣,絕對不是餐餐可吃的普及品,事實上國內的藥膳食補在市面上並不普及,比起香港和大陸遠遠不及,去年陽明醫學院傳統醫學研究所崔玖所長,還特別邀請大陸藥膳專家,前來台灣推廣專業的食補觀念和做法。

  這也就是說,一個人應該在平常就認清自己的體質,觀察自己的體質現象,然後根據自己的體質去攝取食補。底下就為您介紹,台北醫學院楊玲玲教授,所設計的一套電腦問卷的體質檢驗法,這套檢驗法有肝功能和胃腸功能檢驗兩大項,記者以自己的體質做為樣例,檢驗肝臟功能。經由上面九個問題的測試,電腦告訴我,肝功能屬於中焦的熱實型,應該多吃昆布和白蘿蔔,為了求證這一套驗證體質的問卷表準不準確,我們又訪問了,中華民國中醫藥協會理事長魏開瑜醫師,請他親自為記者再把脈診斷一次。

  中國傳統的食補觀念,是把全面膳食和辨證用膳相結合,一方面要遵循「內經」所說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全面膳食原則,而且講究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的辨證用膳原則,可見中國傳統的食補觀念,與西醫營養學不謀而合,而辨證用膳的部分則更加深入周延。由於對食物質性的選擇,所以補的精義不是強加,而是一種調理。

  所以廣義的講,補充該包括補、瀉、調,也就是補益臟腑、瀉實袪邪、調整陰陽,春節就要到了,就眼前的飲食水準而言,實在應該拋棄傳統大魚大肉過年節的習慣,利用最簡單的方式,自己調理一桌,既清淡又健康的食補大餐,台北醫學院的楊玲玲教授對於藥膳有相當的研究,最近並大力推廣,以下是楊教授應製作單位的請求,親自為觀眾示範的幾道年節藥膳。

  補血補氣團圓素食煲,以桂圓、紅棗、黨參、當歸和枸杞子來燉麵腸,其中紅棗補脾健胃,黨參補氣,當歸有維他命B9、B12,枸杞子富有維他命A,可以清肝明目;多種維他命生命泉源餐,素材是一般常見的蔬果,包括包心椰子菜、帶皮檸檬、黃瓜、番茄、包心菜、白青椒、綠青椒和辣椒,包子椰子菜有維他命A、C、E,青椒有維他命A、B,檸檬帶皮沾砂糖一起吃,含有維他命P,可以強化血管,番茄本身是美容聖品,高麗菜可以抽取治胃潰瘍的物質,洋蔥可以抗菌,恢復疲勞。六合湯,使用山藥薯、白木耳、紅棗、冰糖、枸杞子、蓮子,煮成一道清熱滋補,補脾健胃的甜湯,三道素食補膳之外,再加上唯一一道葷味雙棗補氣雞,紅棗、黑棗再加少許黃耆,可以滋補元氣,是比較溫補的膳食。

  中國傳統的食補強調整體的觀念,把食物分為寒涼平溫熱五性,酸甘辛苦鹹五味,再把人體分為陰陽、虛實、寒熱、濕燥等質性,講究調和互補,這一套完美的膳食觀念,長期以來被應用在預防、保健、治療和康復各種不同的領域,博大精深,實在值得追求健康的現代人仔細品味。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