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維健 許中熹 報導 / 台北市
台灣早期的製茶事業,只是大陸茶的轉運站,後來直接加工出口,非常仰賴海上貿易,每年配合茶葉生產,製茶工人從福建渡海來台,春來秋回橫渡黑水溝,行船風險極高,海上救苦救難的「媽祖」,也成為保佑茶商安全的保護神。台北茶商奉祀媽祖,每年農曆9月22號,今年是10月29號,茶商就在這一天祭祀茶郊媽祖。我們一起來看看茶郊媽祖的傳奇故事。
台灣過去三大出口農產品,樟腦、蔗糖和茶葉,經過多年經濟轉型,現在還能呼風喚雨的只剩下香氣雋永的茶葉,百餘年來的苦心照料,正是茶商屹立不搖的主因,不過茶商唐山過台灣,除了製茶技術爐火純青之外,還要依賴堅定的宗教信仰,茶商公會專屬的媽祖保佑,更是充滿了動人的神蹟。
回顧台灣茶葉的發展歷史,外國茶商的開發跟規劃,打下穩健的開發基礎,一百四十五年前英商杜約翰,從泉州安溪引進茶苗,鼓勵農民栽種並且安排銷路,等到打開澳門市場之後,開始跟廈門貿易商合作,把精製茶葉銷往歐美地區。後來乾脆在台北大稻埕設廠,直接加工製造出口茶品,迅速帶動了大稻埕的繁榮,形成熱絡的交易市場,一百二十年前的1889年,台灣巡撫劉銘傳促成茶商業者組成茶郊永和興,成為「茶商公會」的前身。
茶郊的郊,有結交及交易的意思。當時稱呼特定行業或者地方團體組合,都冠上一個郊字,米郊、糖郊、廈郊,可想而知都是同業組織。台北大稻埕茶葉貿易全盛時期,不但茶商齊聚大稻埕設店開舖,連北部五大外商洋行,德記、和記、寶順、怡記還有永陸都兼作茶葉產銷,高峰時期台北茶行超過兩百家,海內外訂單應接不暇,茶郊因為富庶,所以有了專屬茶郊媽祖。
在米郊、糖郊和廈郊當中,尤其顯得氣勢過人,當時往來福建台灣之間的茶商巨賈或者製茶工人,每年配合產銷時序,春來秋回,橫渡海難頻傳的黑水溝,行船風險極高,海上救苦救難的「媽祖」,自然成了庇佑茶商的保護神。劉銘傳出任台灣首任巡撫之後,就把政經中心遷往台北。
從北部起跑的各項重大建設,全靠茶商大力捐輸,其中烏龍茶和包種茶更是最大的財源,這個土生土長的農產經濟,從此寫下百年的榮華富貴,不過茶商心中卻充滿感激,因為這些值得驕傲的成就背後,其實都能看到,茶郊媽祖慈祥的照應。
現在台北甘谷街的茶商大樓,六樓媽祖廳就供奉著,已經一百二十年歷史的茶郊媽祖,農曆九月二十二號就是茶神陸羽的聖誕千秋,茶郊多年來都以這一天,舉行天上聖母媽祖祭典,同時擲茭選出新任的爐主,負責主持會務及舉行祭典,爐主家中可以奉祀茶郊媽祖,隔年爐主交替的時候,全部茶商聚集爐主家中,在媽祖聖顏前面擲筊,以得聖杯最多者擔任新爐主,再將媽祖移至新爐主家奉祀。
到了日治時期,媽祖迎爐過爐祭典,仍舊是大稻埕的盛事,輪值爐主與各茶行,備樂團、出陣頭、裝藝閣、遊行隊伍繞行大稻埕綿延數公里,場面極其壯觀,1927年財力雄厚的包種茶商在公會旁蓋了一個金協和俱樂部並且設置媽祖廳,此後茶郊媽祖金身就一直供奉在甘谷街媽祖廳,這樣過了六十年。
1988年公會新大樓落成,正式以農曆九月二十二號茶神陸羽生日,舉行茶郊媽祖敬祀慶典,2001年6月茶商公會請示茶郊媽祖,同意分靈至產茶極多的坪林鄉,安座奉祀,坪林生態園區的「思源臺」出現山上也能敬祀,海上慈航媽祖天后的特殊景象。大稻埕茶郊媽祖每年都會割香回鑾,遶境祈福,呼應分靈坪林的一段結緣,台北茶商和坪林茶鄉為一百二十年的茶郊媽祖,寫下了永遠流傳的媽祖傳奇。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