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榮 / 台北市
報載有研究顯示「梅雨天數變少」。其實這是一個跟梅雨定義有關的問題,過去有學者或作業單位,針對梅雨來下定義,有根據在5月分台北的降雨要連續4天,日平均雨量達6毫米,降雨的第一天,定義為「入梅」。如果降雨時間只有1天、2天、3天,不管雨量有多大,都不算梅雨。這樣梅雨季總雨量的統計,與實際對水資源有貢獻的總雨量,就是完全不同的資料,對於用梅雨來解釋缺水現象,也會產生偏差。也有利用地面鋒面的位置,滯留的時間來下定義,因鋒面的分析是主觀的,不同的研究人員就會定出不同的「入梅」、「出梅」時間點,另外也有使用西南季風,在南海或中南半島起迄的時間,也會定出不同的時間點,因此很難針對「入梅」、「出梅」作完整的記錄而獲得大家(不同領域的學者)同意的。
因此,氣象局採用比較務實的定義:每年5月、6月就是台灣的梅雨季都是61天,這兩個月的降雨就是梅雨季的降雨,因為總降雨量終究都是要進入水資源系統,不管降雨型態是又急又大或者和緩的下。學者如果採用不同的定義來研究梅雨的變化,當然會有不同的結論,天數有變多、變少的問題。
未來的天氣即將進入比較穩定、比較熱的階段,預計週四至下週一,西半部的最高氣溫將達33度至34度,台北市在週五至週日,甚至於會升高至35度,要一直到下週二凌晨鋒面抵達,天氣才會轉涼。至於降雨在下週一之前都很少,只有在下午海風環流給山區帶來零星降雨機會,下週二凌晨起至週四鋒面(結構弱)影響,降雨主要在東北部、北部山區,北部平地就比較少,這一波的強度與3月底的那一波比較起來,弱得很多,期待它來解旱,希望並不大。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