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榮 / 台北市
從昨天至今天,媒體似乎都把週日將發布「海上警報」當作新聞重點。但是氣象局的「路徑潛勢預測圖」(圖)顯示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在週日,下週一也不能排除,甚至於沒有警報發布,也都是有可能的。「媒體」去報導完整的訊息有這麼困難嗎?一定要氣象局利用「確定性單一」預報路徑,去預估出週日發布海警,這種作法其實是不符合科學精神,因為這只是眾多可能性其中的一種,刻意忽略「預報的不確定性」,將來發布時間有所調整,給民眾的印象就是「預報不準」。媒體應瞭解預報的本質,給氣象局空間,不要競相報導,何時發布警報這類新聞,而是要去報導完整的訊息,包括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對民眾而言這才是最重要的。氣象局也應堅持專業,不要過早提供,發布警報的時間點,因為這己違反「科技極限」,所以無法避免,必需不斷去調整警報的發布時間,結果就是造成民眾「觀感不佳」。
最新的「路徑潛勢預測圖」顯示,「紅霞」未來在呂宋島附近北轉,向台灣東部海面,再轉東北(圖),但從不確定性的範圍,它可能非常接近台灣,也可能離的比較遠,因為「導引氣流」受到呂宋、台灣地形,以及颱風強度減弱等變數的影響,超級電腦模擬出各種可能性,也會比較分散。至於對天氣的影響,依據歷史上5月中旬以前類似路徑的颱風來作分析,都顯示其所帶來的降雨,會受到「氣候背景及台灣地形」的限制,雨量比較大的都偏在東半部及恆春半島,但還要看其接近的程度。西半部背風面雨是很少的,除非颱風非常接近南端,高、屏山區的雨才會增多。
未來一週由於西北太平洋有6號、7號兩個颱風存在,大氣環流受到影響,有利鋒面生成及活動的區域,偏在華中一帶,所以台灣是會缺乏鋒面所帶來的降雨。不過,在午後還是有一些局部性對流發展的機率,能否下在水庫上游就難說了。
第7號颱風還在蘊釀中,今天有成形的機率,未來是會增強為範圍大的強颱。由於距離遙遠,而且會一段時間移動很慢,未來一週內,都還不需考慮它的直接影響,但是對於它的最新動態,及其對大氣環流帶來的間接影響,還是隨時需要注意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