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玩吧! 募款讓兒童重返"街道遊戲"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其實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對他們的大腦與肢體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幫助,但隨著3C產品越來越多,小朋友的玩具只剩平板和手機電腦,家長團體「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發起全台首次的群眾募資,希望在社區推動「為孩子封街行動」,讓孩子們「一起上街遊玩」,第一場正式封遊行動,將在今年3月,會在台北市大同區隆重登場。

我們都知道,遊戲對孩子大腦與肢體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過去在馬路上跳格子,和鄰居孩子一起玩耍,是很多大人的童年回憶,但對現在的都市兒童來說,卻是難以想像!

為了避免遊戲空間缺乏,造成孩童關在家中看電視、玩手機,家長團體「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發起全台首次的群眾募資,希望在社區推動「為孩子封街行動」,讓孩子們「一起上街遊玩」,第一場正式封遊行動,今年3月在台北市大同區,將會隆重登場。放上三角椎、綁上彩色旗幟,一場在台灣街頭相當罕見的行動即將展開。

拿著彩色粉筆塗鴉,馬路成了天然畫布,另一頭再放上幾個紙箱,大人小孩齊心協力,將車水馬龍的街道,變身成一個遊戲空間。把手高舉、隨風奔跑,夢幻七彩泡泡就在空中飛翔,穿梭在一個個泡泡之中,孩子忍不住開懷大笑,笑靨就和陽光一樣燦爛。

一旁的孩子跳格子跳得不亦樂乎,還有孩子拿起刀片,就在紙箱上創作,化身小小設計師。紙箱一下成了火車頭,一下成了商店,孩子躲在裡頭,變成小老闆,和媽媽一搭一唱,嘻笑聲不絕於耳。。天馬行空創造遊戲主題,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不受拘束。

像這樣在街頭嬉戲的場景,在民國70年前的台灣其實相當常見,看著孩子玩到忘我,爸爸媽媽既開心又感動。生活在高樓林立的都市叢林中,公園有限、綠地不足,孩子常常無處可去,導致看電視、滑手機成為最主要的休閒活動。

教育部統計,每四名小一生就有一人視力不良;世界各國研究發現,兒童文明病的解決對策之一,就是暫時停下車輛,利用處處都有街道空間的近便性,鼓勵父母長輩帶小孩去戶外玩樂,間接強化社區安全、鄰里情感與世代交流。這類活動在日本歐美和新加坡的大城市,早已行之有年。

倡議為孩子封街、搭建遊戲空間的一群家長,來自各行各業,為了尋求更多家長串連和社會大眾的認同,他們發起募資,集結眾人之力,2019年3月第一場正式封遊行動,在台北市大同區隆重登場。

這場行動的要角,38歲的張雅琳,也是「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發言人,從2015年底開始,特公盟啟動公園革命,發起改造全台塑膠罐頭遊具的公園樣貌,現在,這群家長希望進一步讓更多大人理解遊戲對孩子的重要性,讓孩子重返街頭,重溫大人們孩提時的回憶,甚至喚起公部門的重視,打造更友善孩童的街道文化,為孩童遊戲權革命,再度寫下新歷史。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