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後恐復陽? 張上淳:「三採陰」後沒發現復陽

出院後恐復陽? 張上淳:「三採陰」後沒發現復陽 | 華視新聞

張原紘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嚴峻,台灣的防疫工作到目前為止可說是做的可圈可點,但是為了避免病人出院後再度「復陽」,目前採取「三採陰」才能解除隔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大部分國家都是採取二採陰就出院,但是他們也看過「三採轉陽」的個案,因此採取「三採陰」,就是為了讓病人回到社區是讓大家都能安心的狀況,

病患「時陰時陽」 台灣立刻改「三採陰」

許多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時陰時陽」,令人不免感到害怕新冠病毒的詭譎,張上淳表示,像是中國 ,或是疫情比較嚴峻的地方,發現到病人出院後,再次檢查出陽性,這多數認為是原本感染的病毒,不是重新再感染。

為何會出現「時陰時陽」?張上淳坦言,這種狀況目前還沒有比較正式的科學性的雜誌探索這樣的狀況,大多是在媒體或是對外的說明有這樣的情況。他說,台灣一開始也是採取跟很多國家一樣的「二採陰」,但是很快就發現,二採之後可能再次出現陽性,就改成「三採陰」,但目前為止就沒有看過三採後還有轉陽的情況。

住院時間偏久? 張上淳:三採陰讓大家都安心

不過,有些人認為我國的病患住院時間都偏久,張上淳解釋,規定「三採陰」是因為,要讓出院回到社區的病人,大家都覺得更安心,因此最近中國部分學者,針對那些「還沒完全陰性」的病人,在社區中可能還有傳播的風險,也提出了關切。

張上淳強調,台灣的個案不是多到把醫療體系佔滿的狀況,目前的量能還是有辦法讓病人在醫院裡好好隔離,回到社區後,不管家人或朋友同事也都很安心;至於住院時間拉得比較長,張上淳說,最近也有一些比較年輕的個案,轉陰的速度比較快,所以最近比較多解除隔離的數量每天都大量增加、住院天數也有減短。

至於何時回歸「二採陰」?張上淳表示,需要更多科學證據,或者是考量醫療量能,不希望他們待在醫院太多的時候,專家小組會在討論檢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