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晴 黃昭盛 報導 / 台北市
許多第三勢力紛紛摩拳擦掌加入戰局。除了柯文哲創立的台灣民眾黨、獨派的一邊一國行動黨、帶有宗教色彩的國會政黨聯盟等,加起來台灣至少有十四個政黨,可說是百家爭鳴。
不過,台灣政壇真的有小黨生存的空間嗎?想要扮演關鍵少數的小黨會不會很快地泡沫化,成為兩大黨的影子?請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2020大選,除了民進黨、國民黨,許多第三勢力紛紛摩拳擦掌加入戰局。像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創立的台灣民眾黨、獨派的一邊一國行動黨、帶有宗教色彩的國會政黨聯盟等,加起來台灣至少有十四個政黨,可說是百家爭鳴。不過,台灣政壇真的有小黨生存的空間嗎?想要扮演關鍵少數的小黨會不會很快地泡沫化,成為兩大黨的影子?
厭惡藍綠惡鬥第三勢力趁勢而起,今年五月立委行使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人事同意權,國民黨強力杯葛搶占主席台,藍綠相爭類似場景不斷上演,看膩了鬧哄哄的國會,社會期待改變,也給了新政黨趁勢崛起的機會,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因為小黨基本上是理念性較強,他一定不容易被妥協,所以才會往這樣的小黨來集中」
第三勢力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頭,以政治光譜來說,綠色以民進黨為首,包括被視為「小綠」的時代力量,強烈獨派色彩的喜樂島聯盟一邊一國行動黨,到白色力量柯文哲創立的台灣民眾黨,偏藍的則有從國民黨出走的親民黨新黨,到正藍的國民黨,算起來至少十四個政黨。
過去不是沒有藍綠之外的選擇,然而小黨要在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真的很難,社民黨召集人范雲表示:「(總統和國會多數不同黨)施政無法開展,那也對台灣的民主品質 跟施政的品質,就不是一個正面的事情」。
不過有趣的是,總統和國會多數黨,屬於同一個政黨的"完全執政",獲得40.6%民眾支持,但希望是不同政黨的則有43.9%,張宏林認為:「如果有這些比較能制衡的小黨,來扮演他律的角色,對國會還是個好事」,厭惡藍綠惡鬥的民眾,或許是希望藉此達到制衡效果,也因此產生了第三勢力生存空間,只是新政黨要是走不出自己的路,終究逃不開泡沫化的宿命。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