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防疫之戰 華視全紀錄 口罩實名制 產線趕工拚到位

李宜庭 採訪/撰稿 施幼偉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肺炎疫情爆發後,台灣掀起口罩搶購潮,民眾的恐慌心理造成市面上一罩難求!儘管政府祭出管制出口和徵收等政策,甚至和超商通路合作販售,但依舊擋不住口罩之亂,隨後政府改變策略,從2月6號開始啟用實名制,民眾必須使用健保卡,在六千多家健保特約藥局購買,7天內限購2片,總價十元,而且使用身分證字號的尾數進行分流。

單號要在星期一、三、五購買,雙號在星期二、四、六購買,星期天則所有人都可以購買。在這裡也要特別呼籲,健康的民眾在空曠的場所,是不需要配戴口罩的。請將口罩優先保留給第一線醫護和防疫人員,以及生病的民眾。保持一、兩公尺的安全距離,勤洗手比搶購口罩更重要。防疫大作戰,防疫物資是否到位?來看華視新聞團隊的深入報導。

長長人龍,一早擠滿藥局門口,排隊等著買口罩,號碼牌不到5分鐘就全部發完,政府從2月6日開始,啟用口罩實名制,但仍發生不少混亂情況。

藥局人員與民眾(2020.2.6):「單號就不行耶,抱歉,抱歉喔,我排得快腰痠背痛耶,辛苦了,辛苦了。」

民眾(2020.2.6):「我都已經在這裡排了兩個小時了耶,欸欸欸,這些人都插隊,欸欸欸,我什麼時候有拿了啊,你哪一隻眼睛看到了啊,我是問他,我也沒有拿。」

民眾精神緊繃,還有人當場吵架,而我們實際走訪多家藥局,登錄系統一度發生當機。

藥師 VS. 民眾(2020.2.6):「它要先清除前一個人的資料,還沒開始讀你的卡片,好了。」

實名制開跑,民眾必須憑健保卡,到全台6千多家的健保特約藥局才能購買,不過還是有很多民眾不了解實名制限制,或者太晚到領不到號碼牌,最後白跑一趟。」

管控防疫物資,依照規定,每人7天內限購2片口罩,總價10元,並使用身分證字號尾數分流人潮,單號,每週一、三、五購買,雙號,每週二、四、六購買,週日則不限單雙號,而每人最多只能替一名親友代買。

民眾(2020.2.6):「他們小的小孩子叫他來排隊嗎?我們政府這樣太少了,我們政府這樣亂搞限制限制。」

民眾(2020.2.6):「那個有辦法一下子就買走了,真的我們有需求的人根本買不到口罩,一有口罩荒的時候就應該要採取這個方法了,沒有更好的方法。」

新制上路,有民眾給予肯定,但也有人滿腹怨氣,而沒有健保特約藥局的偏鄉地區,口罩則由衛生所代售。

動員3千名郵差配送口罩,政府每天釋出170萬片,平均分給6千多家藥局,估計一週內讓560萬人都能買到,但以目前每間藥局每日配發量,200片成人口罩、50片兒童口罩來算,一間藥局每天只有125人買得到,政府強調,未來則會視產能再調整分配量,但實名制的幾項限制,卻也引來質疑聲浪。

民眾:「一個禮拜兩個怎麼夠戴啊?一個口罩要戴兩三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020.2.4):「現在的產能全開大概320萬片,扣掉我們公務使用的大概106萬片,還有一些商務工廠上必須要使用的大概有50萬片,所以算下來大概就是170萬片,那如果說要7天可以買3片,它件數馬上降了三分之一下來,那供給就更不均衡。」

而到底口罩怎麼買,民眾還是有很多疑問!當週沒有購買就視同放棄,額度不能累計,奇數號也不能幫雙數號代買,各藥局販售時間點不同,需事先查詢,慢性病患或行動不便等民眾,口罩需求較大,可以求助社會局,評估確認後、就會列到公務配發量;而外籍人士只要持護照或居留證,也能比照台灣民眾購買,但觀光客則不能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020.2.4):「我們是發展一個口罩地圖,那最主要是要讓大家知道說,哪個地點現在沒有了,哪個地點現在還有,假如說現在沒有,那你可能就明天,那或者你那個單雙號不同,你就隔一天就可以去買,那免得大家常常在空跑。」

整合醫療學主治醫師姜冠宇:「(實名制)不是長久之計啦,但是我想那暫時權宜之計是可以去用,因為本來防疫視同作戰,隨時都會變的,當然我們也希望說政府能夠公布一下口罩它的通路啦,它的生產時程,如果說這些資訊更加透明的話,我想應該是可以減少大眾的恐慌。」

民眾和賣場人員表示(2020.1.31):「你要講出來啊,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如果知道我會跟大家說明,好不好。」

民眾向超商店員問(2020.1.31):「請問有沒有賣口罩?沒有了,看我就知道了,我都買不到了。」

回溯台灣爆發的口罩之亂,政府管制出口,全數徵用國內一般醫用跟外科口罩,每天釋出260萬片,還首次跟超商等通路合作販售,但依舊擋不住民眾的焦慮與驚慌,加上超商配送缺乏監督,民眾不信任,最後政府決定改採實名制。

攤開2019年數據,國內每天自產188萬片口罩,其中七成自用,等於每天能供給國人130多萬片,國外進口量則為每日120萬片,但全球疫情爆發後,進口中斷,國內口罩也陷入供需失衡。政府掛保證,希望每日供給量能拉到400萬片,但實際產能只有約320萬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020.2.4):「那時候420萬的數字是由經濟部跟相關生產的廠商, 做了相關的一個調查所得到的數目字,那另外它加上一個對外進口的數目字,估得稍微樂觀,過年之後就發覺 這個產能要再往上提升。」

口罩能不能盡快跟上民眾的需求呢?華視採訪小組來到新北市林口的口罩工廠直擊,廠內三條生產線火力全開,第一道製程先上布料,接著將耳帶、鼻梁線加壓成形,最後再進行檢查跟包裝。

口罩工廠董事長陳怡利:「經濟部長也要求我們還要再高一點,所以我們也希望機器是很平順的能夠再往20萬、21萬去增加,往22萬這是我們的目標。」

廠內原本上正常班的員工,辛苦配合、改為兩班制,每人都得加班,一天22小時都有人駐守生產線,因為這些口罩在防疫艱困期,彌足珍貴。

口罩工廠董事長陳怡利:「我們就大箱大箱的麵包啊,點心啊,照顧他們不要餓著了要不斷地給他們打氣、給他們加油,然後釋出獎金來給大家一個鼓勵。」

全台口罩工廠趕工,也面臨員工不足的難題,政府加派上百名國軍進駐,負責包裝等作業,和員工一起輪值,支援增加產能。而政府也拍板,投入2億元,增加60條口罩生產線,力拚三月份,能達到每日產量一千萬片,希望緩解口罩短缺的困境!因為防疫第一線,醫護人員絕不能陷入口罩不足的危機!

眼前一箱箱口罩,從過年前開始就只出不進,安全庫存量一天天變少,他們忍不住擔憂。

急診室醫護人員:「我們大概都4小時換一次,因為現在...就大概就是8小時。」

康寧醫院副院長尹長生:「這個帶子只能用一次,拉下來就不能用了,這個口罩荒是非常可怕,主要是影響到醫院的運作。」

專家指出,民眾不必要時,不用時刻戴上口罩。若健康不佳,或前往醫院、公眾場所等密閉空間,以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才是戴口罩的正確時機。

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需要到醫院去看病、陪病,或者是本身有呼吸道症狀,或者是有可能影響抵抗力的慢性病,那如果不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其實大家可以不用隨時配戴著口罩。」

另外,戴口罩也有標準步驟,藥師沈采穎:「這個鬆緊的掛上去以後把它整個撐開,撐開以後我們再把這個按密封,那這樣子的話整個就完整,然後我們在拿下來的時候,我們前面也都不要碰觸。」

在防疫路上,這艱困的一戰,網路上也有人發起「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鼓勵大家把口罩讓給最有急用的人,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用,也讓大家看見人性的真誠與善良。而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必須盡速跟上、全面到位,才能穩定民心,政府人民齊心攜手抗疫。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