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的大專校院招生,已經出現招生大餅,在少子化下餅愈來愈小,現在得靠外籍生來撐場面。台灣的高教市場已經走向資本競爭,教育部目前要做的恐怕不是輔導招生,而是要讓各校適應競爭才能存活。
教育部公布104學年度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全國有67個大專科系註冊率不到3成,其中65科系屬私校、2系是公立大學,另有4個科系註冊率掛零;這個數目字還是在104學年度新生人數,比103年度高出约1萬人的結果,明年105大限將少3萬人生源,招生更將是一場生死門。
就已經揭示的資訊可以知曉,新生註冊率低於3成的學校,多數在私立學校,尤其屬四技二專的學府;其中連續2年有科系註冊率未滿3成的學校,有和春技術學院、桃園創新技術學院、大華科大、東方設計學院、康寧大學、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再把範圍擴大一些,私立大專校院的全校學生數低於3000人,且近2年新生註冊率不到60%、學校教務評鑑未通過、曾積欠教職員工薪水,就要列入觀察輔導名單,則被列管的學校更高達35校。
引人興趣的是,是不是有那些科系特別乏人問津,低註冊錄的學校中,有4科系是零人註冊的,包括微電子工程系、電子工程系、數位遊戲與動畫設計科、海洋休閒觀光科;至於低於3成的仍以電子相關科系、文化創意產業設計科系、觀光休閒科系為主,都是近年來熱門轉趨冷炎的科系。
若干學校解釋招生不易,是受到北部等都會區學校招生磁吸效應下,導致中、南部大專校院開設的相關科系面臨招生不利。這種說法,看起來好像言之成理,可再往深裡想,是不是學校沒有可以吸引人特色,否則為什麼不能反磁吸?
現階段的大專校院招生,已經出現招生大餅,在少子化下餅愈來愈小,現在得靠外籍生來撐場面;可是如教育部希望陸生來台的「專」升「本」項目為例,近3年各開放1000個名額,結果陸生來台仍不到1成,這就是學校自己不爭氣。
台灣的高教市場已經走向資本競爭,教育部目前要做的恐怕不是輔導招生,而是要讓各校適應競爭才能存活。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