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校園 充沛的活力

◎黃肇松

少子化的衝擊持續沖向校園,尤其國小小校正面臨併校或併班的命運,縣市紛紛訂出裁併的門檻,校園彌漫不確定性。為維護學生受教權,小校裁併應有全國性的專業化評估標準;同時,應設法找出有活力的強化方案,不宜輕言廢校。

目前,有嘉義、屏東、雲林、南投訂定併班原則,以嘉義為例,國小一個年級不滿六人就與他校併班,師生的惶惑可想而知。不過,也有一些縣市堅持不併班,像臺南市近年來有些學校一班只剩一兩人,仍不裁校、不廢班。

當然,國民教育是地方政府的職責,有些縣市確有財政困難,不得不採取裁併措施,但教育品質良窳涉及學生受教權的維護,廢校或併班,不宜由地方政府用「喊價」方式作決定。教育部應輔導組成專業化的評估機制,進行公平公開客觀的處理,否則城鄉差距會更趨嚴重。

同時,偏遠地區的學校往往是村落的重心,一旦廢校,形同廢村。教長吳思華曾用企管思維指出,學校學生不多,但占地不小,如能以校園為核心,為社區重建活力,找到生機,就可以化解廢校的危機。

讓校園成為社區民眾安身立命之所,是積極的想法。希望教育部能加速結合農業部、經濟部、文化部、內政部及衛福部,找出社區特色,加強推動鮭魚返鄉計畫,或打造社區成為文教中心、長照中心,讓村落興旺,則校園弦歌自然不會中輟。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