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 18:13

國內高教整併省思

教育部因應少子化所規畫的高教創新轉型方案,鼓勵大學合併轉型,過去曾推動合併案,都因涉及複雜因素而破局。台灣高校的整併,已到了由下到上都要有新思維時刻,否則只為了生源不足而整併,這樣的思考層級豈不等而下之
明年大專校院大一新生人數跌破25萬人,教育部因應少子化所規畫的高教創新轉型方案,鼓勵大學合併轉型。現有158所大專校院,預計8年後,公立大學率先併掉8至12校;至於私校則有13校在近3年年內臨臨關門危機。

台灣整併高校,是因應生源不足,也就是反正招不到學生就被迫關門。在歐洲近年來,也有整併校風潮,只是理由更高尚點,強調基於匯集研究資源、提高大學世界排名與校譽及爭取經費而著手。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報導,「歐洲大學聯盟」(EUA)承認自本世紀開始以來,歐洲大學整併案已接近100件,近幾年步調加快,2012年有8所「超級大學」(super-university)整併,2013年有12所,2014年為14所。

學院整併風,是2005年由丹麥、愛沙尼亞帶頭下加快了腳步。愛沙尼亞高等教育機構在2000年到2012年間,從41所降至29所;愛沙尼亞首都的塔林大學併了8所小型機構和學院。丹麥則將大學數量從12所降至8所。

在法國,政府鼓勵大專院校及研究中心先做鬆散的「社區性聯結」,之後再全面整併。如巴黎薩克雷聯邦大學納入了名列前茅的巴黎理工大學、HEC商業學校和巴黎第11大學,目的是要躋身全球10大頂尖院校。

從歐洲整併例子,看得出各國政府對於高教發展的重視程度。

在台灣,不能說政府不重視,且大學法修正案,也賦予教育部整併國立大學權限,但教育部過去曾推動台大與國立台北教大、台師大與台科大等合併案,都因涉及教師員額、系所裁併、改校名等複雜因素而破局。

還有一個併不了的困境在於,公立學校整併後,究竟那一個學校校名存續,那一個終結,都有校友覺得不捨,最後不了了之。

台灣高校的整併,已到了由下到上都要有新思維時刻,即體認高教市場要能走得遠,要擠上世界百大名校為要務,否則只為了生源不足而整併,這樣的思考層級豈不等而下之。


上稿/數位編輯張馥森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